根据复合规定,当企业法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其资产无法足够清偿全部债务时,被称为无力偿债。国际上也称之为非流动性或现金流标准,其含义是指债务人已经完全停止偿还到期债务,并且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正常营业过程中到期的债务。无力偿债的认定并不以债权人提出清偿请求为必要条件。
资不抵债又被称为资产负债表标准,是指企业法人的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资产的总和小于其对外的全部债务。这一标准的依据是:资不抵债意味着企业遇到了财务困难。然而,由于这一标准依赖于债务人控制的资料,因此资产负债表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当企业能够证明同时存在无力偿债和资不抵债的情况时,企业有充分理由适用破产程序。如果企业管理层既不申请破产,又不采取积极措施拯救企业,导致企业财产流失,甚至进行减少企业责任财产的资产处置或个别清偿行为,从而损害债权人权益,相关责任人员应根据破产法第125、128条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单一规定将"资不抵债"替换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作为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列的条件,对于后者进行了限定。根据这一限定,一时无法支付但仍具备偿付能力的企业不适用破产程序。
该标准代表了破产法起草的一个指导思想,即鼓励采用破产程序,尤其是再建型的破产程序(如重整和和解),以积极清理债务,避免大量债务积累和资产闲置,在企业长期困境下减少道德风险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破产管理人在重整程序中的监督职责。破产管理人作为法定机关,负责管理和处置破产财产,需独立处理破产财产事务并接受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在破产宣告后,破产管理人需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包括财产、文件及营业活动等,若破产人未能全面移交,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债务重组损失的分类及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现金清偿、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债务条件等不同方式下的债务重组损失计算方法。在每种方式下,都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以帮助债权人准确计算债务重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