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二) 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三) 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四)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五)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一) 只有商品房买卖合同适用惩罚性赔偿,而并非所有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都可以适用该原则。《解释》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而其中的惩罚性赔偿原则也仅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自动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房屋买卖纠纷,如集资房、房改房、二手房等。
(二) 只有属于恶意违约和欺诈行为才能适用惩罚性赔偿。在《解释》规定的五种情形中,前两种情形属于恶意违约行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和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构成违约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 行为,即一方当事人必须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客观条件。违约行为只能在特定的关系中才能产生,即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合同关系。如果合同关系并不存在,则不会发生违约行为。
2. 过错,即违约一方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当事人违约可能有各种原因,如不可抗力、对方违约等。只有因违约当事人的原因造成违约责任,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因此,违约当事人要承担违约责任,必须主观上有过错。在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过错的大小将决定承担违约责任的大小。
3. 损害事实,即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害和其他不利后果。从权利角度考虑,只要存在违约行为,合同债权人的权利就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损失就已经发生。在违约人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不必考虑对方当事人是否真的受到损害以及损害的大小;而在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当事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害。
4. 因果关系,即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约行为必须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即违约行为是损害事实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惩罚性赔偿是在特定情形下适用的一种赔偿方式,仅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并且需要满足恶意违约和欺诈行为的条件。
相关文章推荐:
-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法律责任与维权途径》
-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违约责任与赔偿计算》
虚假广告受骗的赔偿责任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受到欺骗可以向广告主寻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代言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应承担连带责任。虚假广告行为的认定涉及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宣传的产品与服务的真实性。如果广告捏造事实或宣传内容与
虚假广告的法律处罚。根据《新广告法》相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属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可责令停止发布并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广告费用计算情况而定,严重情况可吊销执照。涉及犯罪将追究刑责。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否则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需承担
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适用范围。虽然口头协议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它们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容易被否认或无法证明其存在。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法律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口头协议适用于法律没有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合同的情况,但对于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类型
甲方和乙方等联营单位共同出资建立公司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联营宗旨、项目和范围,联营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核算方式,联合出资方式、数额和投资期限,联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利润分配和风险承担等条款。甲方以厂房等资产作为投资,明确投资金额和折旧率。双方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