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合同诉讼 > 打人致轻微伤:法律如何界定及刑罚如何确定?

打人致轻微伤:法律如何界定及刑罚如何确定?

时间:2024-12-22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3434

赔偿损失的范围及原则

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双方的约定,赔偿损失的范围可以确定。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没有另行约定,根据完全赔偿原则,应该赔偿全部损失。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财产上的直接减少。间接损失也称为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预期利益。可得的利益指的是利润,而不是营业额。例如,汽车修理厂与出租车司机约定十日修理好损坏的夏利车,汽车修理厂迟延三日交付,司机开出租车每日可获利润200元。三日的可得利益为600元,汽车修理厂违约,应赔偿600元的间接损失。

可得利益的确定性

要求赔偿可得利益时,必须坚持客观确定性原则。这意味着预期取得的利益不仅在主观上是可能的,还必须在客观上是确定的。只有因违约行为而丧失的利益,在没有违约行为的情况下通常是可以获得的。例如,建筑公司承建一商厦迟延十日交付,商厦十日的营业利润额即为可得利益。

赔偿范围的限制

赔偿可得利益时不得任意扩大。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74条的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原技术合同法也有相同规定。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原技术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损失。法律对赔偿范围采取预见性限制,不允许随意扩大。预见性要求有三个要件:

  1. 预见的主体为违约人,而不是非违约人。
  2. 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
  3. 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列。

例如,一旅客因飞机误点而耽误了一笔买卖,要求赔偿。航空公司在售票时无法预见该买卖是否会耽搁,因此间接损失不予赔偿。

引用法条

[1]《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七十四条 [2]《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3]《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