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暴力手段报复他人侵犯他人如何处罚
时间:2024-09-11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法律知识】
用暴力手段报复他人侵犯他人什么权利,如何处罚
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为了确保举报人能够安心积极地揭发犯罪行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是最高检、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为我们提供了保护举报人、打击报复行为的参考。
打击报复行为的认定
根据《规定》,以下十种行为可被认定为针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
- 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方法侵犯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
- 非法占有或者损毁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财产。
- 栽赃陷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侮辱、诽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违反规定解聘、辞退或者开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克扣或者变相克扣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工资、奖金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无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加重处分。
- 在职务晋升、岗位安排、评级考核等方面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刁难、压制。
-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的合理申请应当批准而不予批准或者拖延。
- 其他侵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措施
根据《规定》,当举报人实名举报后,其本人及其近亲属遭受或可能遭受打击报复时,举报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请求保护。人民检察院应当迅速核实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错误处理,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纠正。
-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人民检察院应当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救助。
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如果有证据表明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可能会遭受单位负责人利用职权或影响打击报复,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作出解释或说明。如果需要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人民检察院可以将相关证据等材料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处理。
保护措施
根据第九条规定,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保护措施:
- 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 采取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协助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在开展保护举报人工作中,如果需要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应当商请公安机关办理。公安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予以协助。如果举报人直接向公安机关请求保护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公安机关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受理举报的人民检察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成年人参与校园暴力是否触犯刑法?
未成年人参与校园暴力是否触犯刑法的问题。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犯罪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需要负刑事责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犯罪,法律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校园暴力常见的犯罪罪名及学校防范校园暴力的具体对策。
-
夫妻间语言暴力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夫妻间语言暴力是否构成犯罪行为。言语暴力行为在夫妻间属于违法行为,当情节严重时可能构成毁谤罪。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威胁、侮辱他人等行为将受到法律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
-
网络骚扰是否构成犯罪?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骚扰和网络暴力的问题。网络骚扰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性质恶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被处以拘留或罚款。对于网络暴力,它混淆真实与虚假,侵犯个人权益,对当事人造成身心伤害,并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同时,网络暴力对网民道德价值观也有影响
-
暴力袭警致民警重伤是否从重处罚
暴力袭警导致民警重伤是否应从重处罚的问题。文章指出,根据刑法规定,暴力袭警导致民警重伤或死亡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并应从重处罚。文章还阐述了其他袭警行为的定性和处罚,如驾车冲撞、妨害公务罪等。对于教唆、煽动他人实施袭警犯罪的行为也应处罚。对
-
造谣中伤和泄露隐私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
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
刑讯逼供的法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