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强制解决方法 > 用暴力手段报复他人侵犯他人如何处罚

用暴力手段报复他人侵犯他人如何处罚

时间:2024-09-11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443
【法律知识】

用暴力手段报复他人侵犯他人什么权利,如何处罚

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为了确保举报人能够安心积极地揭发犯罪行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是最高检、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为我们提供了保护举报人、打击报复行为的参考。

打击报复行为的认定

根据《规定》,以下十种行为可被认定为针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
  1. 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方法侵犯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
  2. 非法占有或者损毁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财产。
  3. 栽赃陷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4. 侮辱、诽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5. 违反规定解聘、辞退或者开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6. 克扣或者变相克扣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工资、奖金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7.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无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加重处分。
  8. 在职务晋升、岗位安排、评级考核等方面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刁难、压制。
  9.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的合理申请应当批准而不予批准或者拖延。
  10. 其他侵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措施

根据《规定》,当举报人实名举报后,其本人及其近亲属遭受或可能遭受打击报复时,举报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请求保护。人民检察院应当迅速核实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1.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错误处理,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纠正。
  3.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人民检察院应当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救助。

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如果有证据表明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可能会遭受单位负责人利用职权或影响打击报复,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作出解释或说明。如果需要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人民检察院可以将相关证据等材料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处理。

保护措施

根据第九条规定,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保护措施:
  1. 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2.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3. 采取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协助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在开展保护举报人工作中,如果需要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应当商请公安机关办理。公安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予以协助。如果举报人直接向公安机关请求保护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公安机关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受理举报的人民检察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采取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强调依法调查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被处罚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 猥亵学生,应受到何种处罚

    猥亵学生的行为应受到的处罚。根据刑法规定,猥亵儿童或妇女应受到刑事追究,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等处罚,聚众或当众犯罪将加重处罚。构成猥亵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方面。强制猥亵他人的行为需是故意的,且采用暴力、胁迫等方法。非强制性的猥亵行为不被视

  • 国家刑法是否包含入室抢劫罪

    国家刑法中关于入室抢劫罪的规定。根据刑法,入户抢劫属于严重犯罪行为,将被判处重刑并处罚。抢劫罪的客体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其客观要件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劫取财物。无论是入室抢劫还是其他场合的抢劫,只要符合暴力、胁迫等

  • 危害国防安全方面的犯罪

    妨害军事行动罪和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相关内容。前者指行为人通过暴力手段阻碍军人执行职务或武装部队军事行动的行为,后者指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军事通信的行为。两种犯罪行为均严重危害国防安全,必须依法严惩。文章还介绍了相关刑法规定和处罚

  •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
  • 网络骚扰是否构成犯罪?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 暴力袭警致民警重伤是否从重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