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暴力手段报复他人侵犯他人如何处罚
时间:2024-09-11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法律知识】
用暴力手段报复他人侵犯他人什么权利,如何处罚
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为了确保举报人能够安心积极地揭发犯罪行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是最高检、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为我们提供了保护举报人、打击报复行为的参考。
打击报复行为的认定
根据《规定》,以下十种行为可被认定为针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
- 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方法侵犯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
- 非法占有或者损毁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财产。
- 栽赃陷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侮辱、诽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违反规定解聘、辞退或者开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克扣或者变相克扣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工资、奖金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无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加重处分。
- 在职务晋升、岗位安排、评级考核等方面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刁难、压制。
-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的合理申请应当批准而不予批准或者拖延。
- 其他侵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措施
根据《规定》,当举报人实名举报后,其本人及其近亲属遭受或可能遭受打击报复时,举报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请求保护。人民检察院应当迅速核实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错误处理,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纠正。
- 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人民检察院应当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救助。
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如果有证据表明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可能会遭受单位负责人利用职权或影响打击报复,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作出解释或说明。如果需要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人民检察院可以将相关证据等材料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处理。
保护措施
根据第九条规定,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保护措施:
- 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 采取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协助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在开展保护举报人工作中,如果需要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应当商请公安机关办理。公安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予以协助。如果举报人直接向公安机关请求保护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公安机关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受理举报的人民检察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和特征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和特征,即在一个犯罪行为中同时触犯了多个罪名的情况。包括类型如盗窃行为同时触犯其他罪名、暴力行为构成多个罪名以及非法经营罪同时触犯其他罪名等。处理想象竞合犯的原则是从一项重罪进行处罚,遵循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量刑最重原则,并考虑案件事实
-
如何救济家暴受害者
家暴受害者的救济途径。受害者可以向亲友、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妇女组织、工会以及公安机关求助。在处罚家暴犯罪时,需要考虑罪前、罪中、罪后情节。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实施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以及可能的刑事责任。
-
取保候审转行政处罚的时间
取保候审转为行政处罚的时间问题,指出没有明确规定。文章介绍了取保候审的条件和范围,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形等。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实际办理取保候审时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办理取保候审的一些特殊情况,如非暴力犯罪案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
-
实施家庭暴力触犯什么刑罚
实施家庭暴力可能触犯的刑法罪名及相应的处罚。家庭暴力行为可能涉及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侮辱罪等。对家庭成员实施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如果情节恶劣,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被害人轻伤及以上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
-
强奸未遂会怎么样
-
抢劫罪判刑多少年
-
强迫交易罪从犯未成年怎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