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有期徒刑 > 明辨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之间的差别

明辨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之间的差别

时间:2024-03-0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4620

案情介绍

根据2006年2月14日人民法院报四版的报道,河南省漯河市农民王红宇因竞争村支部书记一职,雇佣凶手伤害了他的政敌王明亮,导致王明亮被枪击身亡。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裁定王红宇犯有故意伤害罪和非法买卖枪支罪,判处其死刑,其他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十五年不等,并共同赔偿受害人家属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62951元。

案件定性

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是侵害他人身体权和生命权的两种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两者容易区分,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区别会比较困难:一是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即行为人故意犯罪,且导致被害人死亡。二是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即行为人故意犯罪,但没有导致被害人死亡。区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在于两者的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而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或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不是因为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因此,判断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内容不能仅凭口供或某一事实,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需要综合考虑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人的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危害行为的性质

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目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应根据行为实际造成的损害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如果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损害了他人的身体,就构成故意伤害罪。区分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导致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也应定故意伤害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讨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在我国法律下,讨债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债权人追讨债务一般不会构成此罪,除非经过有关部门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行为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强拿硬要等等,若破坏社会秩序,将面临法律制裁。

  • 劳教和劳改的区别

    劳教和劳改的本质区别,包括性质、适用对象、适用程序、执行场所和执行期限等方面的不同。同时,阐述了劳动改造在罪犯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劳动改造不仅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还能够通过劳动活动帮助罪犯改掉恶习,掌握劳动技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改善监狱的硬

  •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构成什么罪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在法律上,这种行为被视为故意杀人罪,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刑事制裁并需赔偿罚金。若行为威胁到他人生命安全,还可能被判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及接受刑事审判。对于高空抛物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根据主观心态和损害

  • 故意杀人未遂要判刑几年

    故意杀人未遂的判刑及相关法律问题。故意杀人未遂者将面临大于等于十年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文章还介绍了故意杀人罪的处理方式,以及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 入室杀人怎么判刑
  • 已满14周岁就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
  • 聚众斗殴罪民事责任承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