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证明原告和被告的主体资格的证据:
- 原告为自然人时,需要提供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 原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时,需要提供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 如果原告在事故发生后曾有名称变更,需要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 如果原告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死者的家属,需要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以及继承人的基本情况证明。
- 需要提供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相关关系的证明。
- 需要提供受损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互相关系的证明。
2. 证明原告具有诉讼及代理资格的证据:
- 如果原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需要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或负责人证明书。
- 如果原告委托他人代为诉讼,需要提供授权委托书,并注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及联系电话。同时,需要提交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如果代理人是执业律师,还需要提交执业证复印件。
- 如果原告是香港居民或涉台、澳及其他地区、国家的当事人,并委托国内执业律师代为诉讼,需要按照司法部规定办理公证委托手续。
3. 证明双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诉讼请求的证据:
- 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赔偿调解书或调解终结事故等证明材料。
- 提供法医鉴定材料、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书或伤残重新评定书。
- 如果涉及人身损害,需要提供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出院证明书、转院证明书,以及相关费用的发票和证明。
- 如果涉及财务损失,需要提交财务损失评估报告和维修发票。
- 需要提供具体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和清单。
当事人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提起诉讼时,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在审查后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七日内立案;如果不符合条件的,应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原告可以对裁定书提起上诉。
法院在立案后的五日内将起诉状附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会组成合议庭,审查诉讼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审理前准备工作。
开庭审理包括以下步骤:
- 在开庭三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
- 审理前核对参与人身份,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 进行法庭调查,包括当事人陈述起诉请求和理由、证人作证、出示证据、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等。
- 进行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及答辩。
- 最后,法庭辩论终结,双方当事人争议核实清楚后,法庭调查结束,法院应依法作出判决。
- 如果有可能调解,法庭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及时作出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普通程序的审判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最多可延长6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一审普通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并提出上诉,一审裁判不生效,案件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具有法律效力。一经宣告或送达当事人,即具有法律效力。对于这样的判决,当事人不能再行起诉或上诉。
以上是关于交通肇事拒不赔偿的法律解决途径及诉讼流程的详细介绍。如果您需要咨询其他法律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
交通肇事责任的性质及赔偿责任,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该类责任属于个人债务。当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并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时,赔偿责任的确定顺序为:先由交强险承保公司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三者险承保公司赔偿,仍有损失则由侵权人承担。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夫妻个人
交通事故中无责任方是否构成逃逸行为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责任方离开现场并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而逃逸行为仅限于责任方。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交通事故中无责任方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包括不同情况下的责任认定和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伤残或死亡时,受害方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形式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受害者的伤残等级、年龄、肇事者的过错程度和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
机动车在不同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时车主的责任承担问题。被盗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车主不承担赔偿责任;车辆买卖未过户发生交通事故时,原车主也不承担责任。分期付款购买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出卖方不承担民事责任。雇员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雇主需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