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证明原告和被告的主体资格的证据:
- 原告为自然人时,需要提供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 原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时,需要提供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 如果原告在事故发生后曾有名称变更,需要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 如果原告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死者的家属,需要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以及继承人的基本情况证明。
- 需要提供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相关关系的证明。
- 需要提供受损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互相关系的证明。
2. 证明原告具有诉讼及代理资格的证据:
- 如果原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需要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或负责人证明书。
- 如果原告委托他人代为诉讼,需要提供授权委托书,并注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及联系电话。同时,需要提交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如果代理人是执业律师,还需要提交执业证复印件。
- 如果原告是香港居民或涉台、澳及其他地区、国家的当事人,并委托国内执业律师代为诉讼,需要按照司法部规定办理公证委托手续。
3. 证明双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诉讼请求的证据:
- 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赔偿调解书或调解终结事故等证明材料。
- 提供法医鉴定材料、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书或伤残重新评定书。
- 如果涉及人身损害,需要提供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出院证明书、转院证明书,以及相关费用的发票和证明。
- 如果涉及财务损失,需要提交财务损失评估报告和维修发票。
- 需要提供具体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和清单。
当事人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提起诉讼时,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在审查后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七日内立案;如果不符合条件的,应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原告可以对裁定书提起上诉。
法院在立案后的五日内将起诉状附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会组成合议庭,审查诉讼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审理前准备工作。
开庭审理包括以下步骤:
- 在开庭三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
- 审理前核对参与人身份,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 进行法庭调查,包括当事人陈述起诉请求和理由、证人作证、出示证据、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等。
- 进行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及答辩。
- 最后,法庭辩论终结,双方当事人争议核实清楚后,法庭调查结束,法院应依法作出判决。
- 如果有可能调解,法庭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及时作出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普通程序的审判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最多可延长6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一审普通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并提出上诉,一审裁判不生效,案件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具有法律效力。一经宣告或送达当事人,即具有法律效力。对于这样的判决,当事人不能再行起诉或上诉。
以上是关于交通肇事拒不赔偿的法律解决途径及诉讼流程的详细介绍。如果您需要咨询其他法律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
交通事故中无责任方是否构成逃逸行为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责任方离开现场并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而逃逸行为仅限于责任方。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交通事故中无责任方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包括不同情况下的责任认定和处理方式。
交通肇事逃逸伤者的赔偿方式,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及住院伙食补助费的计算方式和注意事项。医疗费的计算需注意与治疗无关的费用,误工费的计算需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其他费用如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及住院伙食补助费也都有明
交通肇事致死民事不赔偿的解决办法。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受害人家属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若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诉讼。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时,人民检察院也可提起公诉并附带民事诉讼。
交通肇事罪中可以作为减轻处罚的情形,包括自首、赔偿到位和获得被害人谅解书等。文章介绍了这些情形在法律上的依据和含义,并解释了它们对犯罪嫌疑人处罚的影响。对于交通肇事罪的处罚,根据具体情节的不同,法律规定了不同的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