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 轻伤标准
时间:2024-12-27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故意伤害罪的轻伤标准
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
故意伤害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有人认为故意伤害罪是一种结果犯罪,即必须造成被害人轻伤或重伤(包括致人死亡)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首先,根据刑法规定,虽然刑法第234条第1款未对具体的伤害后果作出规定,但第2款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致人死亡等危害结果的刑事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可以推断第1款所规定的刑罚是相对于轻伤这种危害结果而言的。其次,根据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危害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能认定为犯罪。因此,如果故意伤害行为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显然属于情节显著轻微,不能认定为犯罪。第三,人体重伤和轻伤的鉴定标准是法医学上对人体伤情进行量化鉴定的标准。制定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是为了适用刑法第234条第2款,解决故意伤害罪的量刑问题。而制定人体轻伤鉴定标准是为了适用刑法第234条第1款,解决定罪问题,即确定何种情况下构成故意伤害罪的问题。
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的争议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是不恰当的,因为故意伤害罪并不一定要造成轻伤以上的后果。首先,法律并没有要求构成故意伤害罪必须有轻伤以上的后果。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没有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必须达到什么样的具体后果,现行的司法解释中也没有对构成故意伤害罪必须有轻伤以上后果的规定。其次,伤害后果并不是衡量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唯一标准。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判断一个违反刑法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关键在于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评价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能简单地以结果论,否则对于未遂行为、预备行为以及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人就不能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理论,定罪情节包括犯罪对象、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方法、手段、结果、犯罪完成的程度、犯罪的组织形式、犯罪前科等。对于故意伤害行为来说,造成轻伤只是定罪的一个标准,而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坚持必须有轻伤后果才构成犯罪,就违背了刑法原理。因此,对于那些虽未达到轻伤标准但已接近轻伤标准的情况,如果行为人的动机恶劣,手段残忍,例如殴打伤害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结伙持械伤害他人,行凶报复举报人等,综合考虑整个案件的情节,已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的争议与影响
第三,坚持轻伤标准会导致未遂行为无法定罪。如果坚持必须有轻伤后果才构成犯罪,对于未遂行为以及其他情节恶劣的伤害行为也无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必然会放纵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对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的未遂犯进行刑事追究是有先例的。如果认为故意伤害必须达到轻伤标准才构成犯罪,对于故意伤害的未遂行为一概否认是犯罪,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从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实际上否定了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未遂。
结论
综上所述,构成故意伤害罪并不一定要达到轻伤标准。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轻伤害案件,仍然要坚持轻伤标准。只有在未达到轻伤标准的情况下,且具备其他严重情节,综合考虑整个案情已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下,才有必要追究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故意伤害罪致死是否可判死刑?
我国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认定及判决差异。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罚可适用死刑。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犯罪嫌疑人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对故意伤害致死案件的判决存在差异。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前提是伤害行为的非法性,伤害程度分为轻伤、
-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
挪用公款罪的处理方式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
打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
车险投保的注意事项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