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调查阶段是指,为了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作为调查取证的部门,根据法律对案件进行侦查。在这个阶段,公安机关通过调查获取嫌疑人犯罪的证据,并将案件移送给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这个阶段的期限通常不超过7个月。
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是指,为了决定是否对嫌疑人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来的案件进行审查。在这个阶段,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细致的审查,并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这个阶段的期限通常不超过3个半月。
法院审判阶段是指,为了确定嫌疑人是否犯罪、犯罪的性质以及应该受到的处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组织庭审,并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判。在这个阶段,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最终做出判决。这个阶段的期限通常不超过6个月。
上述是刑事案件的简要程序规定。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根据法律规定,经过严格审批,上述期限可以被延长。然而,延长期限需要满足较高的法律条件,并且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应当在受理后的两个月内作出判决,最晚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三个月。如果存在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延长,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对于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审理期限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对于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后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会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准备阶段的准备工作,包括通知相关人员、听取辩护人意见、通知开庭时间地点等,并详细说明了人民法院应重新审判的申诉案件的几种情况,包括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不充分、适用法律错误以及审判人员存在违规行为等。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再审的定义和程序,再审是对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活动。再审可以由本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对于刑事案件再审是否开庭审理取决于具体情况,某些再审案件需开庭审理如第一审程序审理的案件等,而其他一些情况可以不进行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