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信用卡欠款被起诉: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信用卡欠款被起诉: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时间:2024-09-06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006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

  在单个证据方面,应从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发面进行审查。要着重审查证据形成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等因素,排除虚假的材料;应审查证据是否有关联性;还应从证据的来源、表现形式、收集程序等发面进行合法性审查。对于不同种类和分类的证据,应当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审查判断,区别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等。对全案证据是否能够相互印证,加以审查判断。孤证不能定罪。运用间接证据定案需要特别谨慎,任何一个间接证据都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对主要事实的证明要达到"唯一性"才能做有罪判决。最后应当贯彻疑罪从无的原则。

  二、刑事证据目录怎么写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质证环节和辩论环节是严格划分开的。在某种类型的民事案件中,法院已经开始实行质证环节和辩护环节同时进行,即边质边证的试点工作,而且效果非常好,也很节省时间。所以,建议能够对证据边质边辩,不但对证据本身提出质疑,而且要对该份证据在全案中的地位作用做出辩论意见的回复。

  此外,在开庭之前,每一个案子建议都会做两份证据目录:第一份目录是全案证据根据案卷编号以及页码制作,这样在庭审中很轻松能够翻出证据在那一卷的哪一页。

  第二份目录是根据《刑诉法司法解释》第64条制作一个证据目录,将全案的证据都归总到对应的项下,这样公诉人出示了哪些证据,可以一目了然,不会出现遗漏。

  三、如何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审查判断:

  1、取证主体是否具备合法性

  取证主体:负责调查取证的机关必须要有管辖权,负责调查取证的人员必须是侦查人员,负责调查取证的人员必须满足数量要求。辨认没有2个侦查人员主持的,讯问人员少于2人的,鉴定人不具鉴定资质、鉴定机构超出鉴定范围等等。这些主体的问题,直接决定了证据能否被采信。

  2、证据表现形式是否具备合法性

  证据表现形式:证据收集时间地点是否载明,主持证据收集活动的侦查人员,如笔录的制作人、见证人、物证的持有人、扣押人等等是否签名,证据收集制作固定保全运输送检等过程是否合法等等。

  3、取证手段是否具备合法性

  取证手段:"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非法证据是严重侵犯公民人权等宪法权利取得的证据,所以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4、法庭调查程序是否具备合法性

  法庭调查程序:不用多说,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都要在法庭上出示,经过举证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否则,可以成为二审发回重审的理由。

  上述内容为大家简要分析了刑事证据目录怎么写。大家可以学习到办理死刑案件,必须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切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确保案件质量。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因此写好刑事证据目录,会让举证方在能够更清楚明了的举证,更易得到公平公正的审判结果。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法律常识,若还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欢迎咨询手心律师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 协商解决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

  • 审监庭调解、和解工作经验总结
  •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