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解读

时间:2024-08-27 浏览:7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077

第一章 总则

为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为了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本条例处罚。

对于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如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按照本条例进行处罚。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适用本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适用本条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外,适用本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同样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果情节轻微,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第二章 处罚的种类和运用

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分为下列三种:

第六条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分为下列三种:

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分为下列三种:

(一)警告。

(一)警告。

(二)罚款:一元以上,二百元以下。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罚款:一元以上,二百元以下。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三)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第七条 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和查获的违禁品,依照规定退回原主或者没收,违反治安管理使用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可以依照规定没收。具体办法由公安部另行规定。

对于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和查获的违禁品,依照规定退回原主或者没收,对于违反治安管理使用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可以依照规定没收。具体办法由公安部另行规定。

第八条 违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损失或者伤害,由违反治安管理的人赔偿损失或者负担医疗费用;如果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本人无力赔偿或者负担的,由其监护人依法负责赔偿或者负担。

对于违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损失或者伤害,应由违反治安管理的人赔偿损失或者负担医疗费用;如果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本人无力赔偿或者负担的,由其监护人依法负责赔偿或者负担。

第九条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处罚;不满十四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但是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对于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处罚;对于不满十四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但是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行政处罚程序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

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下罚款的,或者罚款数额超过五十元,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可以由公安人员当场处罚。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的其他处罚,适用下列程序:

(一)传唤。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需要传唤的,使用传唤证。对于当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可以口头传唤。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公安机关可以强制传唤。

(二)讯问。 违反治安管理的人, 应当如实回答公安机关的讯问。讯问应当作出笔录;被讯问人经核对认为无误后,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讯问人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三)取证。公安机关收集证据材料时,有关单位和公民应当积极予以支持和协助。询问证人时,证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询问应当作出笔录。证人经核对认为无误后,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四)裁决。经讯问查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照本条例的有关条款裁决。

裁决应当填写裁决书,并应立即向本人宣布。裁决书一式三份,一份交给被裁决人,一份交给被裁决人的所在单位,一份交给被裁决人的常住地公安派出所。单位和常住地公安派出所应当协助执行裁决。

(五)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讯问查证。对情况复杂,依照本条例规定适用拘留处罚的,讯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第三十五条

受拘留处罚的人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拘留所接受处罚。对抗拒执行的,强制执行。

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的伙食费由自己负担。

第三十六条

受罚款处罚的人应当将罚款当场交公安人员或者在接到罚款通知或者裁决书后五日内送交指定的公安机关。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交纳的,可以按日增加罚款一元至五元。拒绝交纳罚款的,可以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仍应执行。

公安机关或者公安人员收到罚款后,应当给被罚款人开具罚款收据。

罚款全部上交国库。

第三十七条

裁决机关没收财物,应当给被没收人开具收据。没收的财物全部上交国库。属偷窃、抢夺、骗取或者敲诈勒索他人的,除违禁品外,六个月内查明原主的,依法退还原主。

第三十八条

被裁决赔偿损失或者负担医疗费用的,应当在接到裁决书后五日内将费用交裁决机关代转;数额较大的,可以分期交纳。

拒不交纳的,由裁决机关通知其所在单位从本人工资中扣除,或者扣押财物折抵。

第三十九条

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诉后五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公安机关裁决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条

对治安管理处罚提出申诉或者提起诉讼的,在申诉和诉讼期间原裁决继续执行。

被裁决拘留的人或者他的家属能够找到担保人或者按照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在申诉和诉讼期间,原裁决暂缓执行。裁决被撤销或者开始执行时,依照规定退还保证金。

第四十一条

公安人员在执行本条例时, 应当严格遵守法纪,秉公执法,不得徇私舞弊。禁止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打骂、虐待或者侮辱。违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公民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错误的,应当向受处罚人承认错误,退回罚款及没收的财物;对受处罚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损失。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所说以上、以下、以内,都包括本数在内。

第四十四条

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殴打他人的治安管理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殴打他人的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殴打的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罚款,情节较重的如结伙殴打、伤害特定群体或多次伤害他人等,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旨在引导公众遵守法律,避免暴力行为。

  • 轻微伤赔偿金额是否过多?

    轻微伤的法律责任和赔偿金额问题。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主要涉及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公安机关可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功可处以罚款或拘留。关于赔偿金额,因具体情况和伤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异,拘留和罚款的具体情况和金额也进行了说明。

  • 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主要情形是什么?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程度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重伤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造成轻微伤害的”损伤程度评定。

  • 暂停行政拘留的情形

    行政拘留是一种严厉的行政处罚形式,只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才享有拘留裁决权,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内。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行政扣留是行政机关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拘留与拘役不同。中国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就规定了行政拘留,《治安

  • 故意扎轮胎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吗
  • 打架斗殴处罚条例内容是什么
  • 家庭暴力实施者要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虐待罪如何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