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时,也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未满十六周岁的人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当由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根据法律规定,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并从出生的年、月、日起按日为单位计算实足年龄。例如,不满十四周岁包括周岁生日在内,已满十四周岁则应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计算。其他不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年龄也应按照这个原则计算。
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应当以行为时被告人的实际年龄为准。如果在行为与结果同时发生的情况下,确定年龄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行为时被告人未满刑事责任年龄而结果发生时已满刑事责任年龄,应当以行为时被告人的实际年龄为准。跨刑事责任年龄犯罪的认定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不同年龄时期,分别予以认定。
在处理未成年罪犯时,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于未成年罪犯,不应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在判处刑罚时,应当从轻处罚,并在法定刑范围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种或刑期。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罪犯,如果犯罪后有悔罪表现且家庭有监护条件或社会帮助措施能够落实,可以适用缓刑。对于初犯、偶犯且罪行较轻,悔罪表现好的未成年罪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十八岁。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和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文章建议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程序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
我国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刑事责任年龄则根据不满14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及已满16周岁不同阶段的人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对他们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负有不
猥亵罪的刑罚和构成要件。猥亵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在公共场所犯罪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妇女身体自由权、隐私权和名誉权,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制猥亵他人的行为,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主观表现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