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刑事自诉案件:
刑事自诉案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人民法院受理:
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应当是本案的被害人。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因年老、患病、聋、哑等不能亲自告诉的,其近亲属可以代为告诉。
近亲属代为告诉的,应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同时提供被害人系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和聋、哑、患病等证明。
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以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自诉案件必须在法定的犯罪追诉期限内提起。
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自诉状;提交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作出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认为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自诉人提交外文自诉状的应当附中文译本。
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被告人犯罪的证据或证据线索。
人民法院对刑事自诉案件要认真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之日起十五日内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在十五日内书面通知自诉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原因。自诉人坚持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人民法院在审查立案时,如认为证据不足,可以限期让自诉人补充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自行调查,收集证据。
自诉人不得诽谤诬陷被告人。人民法院审查立案时,应当向自诉人说明诽谤诬陷应负的法律责任。
对已决定立案的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与被告人数相等的自诉状副本。口头告诉的,由自诉人按被告人数复制告诉笔录。
自诉人明知侵害人是二人以上,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视为对其他侵害人放弃告诉权利。判决宣告后自诉人又对其他侵害人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
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至一审宣判时未提出告诉的,即视为放弃告诉权利。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刑事自诉案件经审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刑事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负责立案工作的审判庭和人民法院审查立案。
本规定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被打后报警的处理流程。受害人应首先报警并进行法医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打人者的法律责任。若为轻微伤,公安机关将进行治安处罚并责成打人者承担费用;若为轻伤,公安机关将立案侦查或受害人可提起刑事自诉,同时可要求民事赔偿。民事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
反诉人针对被反诉人提出的反诉请求,要求法院判决被反诉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提供了相关证据和证人信息。反诉状涉及民事或刑事自诉案件,需按照法院规定提交相应副本。
群众斗殴行为的法律责任。轻微情节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并需承担费用。严重情节构成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应立案,如不予立案,受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自诉。同时提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个人名誉权受到侮辱或诽谤后的法律维护途径。根据刑法规定,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自诉并要求恢复名誉,诽谤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同时,被害人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提供证据和媒体支持来维护自己的名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