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可变更、撤销合同 > 重大误解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重大误解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时间:2024-05-07 浏览: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572

重大误解的表现形式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导致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下面将详细介绍重大误解的表现形式。

对合同的性质发生误解

当合同性质发生误解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将发生重大变化。例如,误将买卖视为赠与或将赠与视为买卖,将补偿贸易或来件装配误认为涉外货物买卖,将借贷合同误认为借用合同等。这样的误解完全违背了当事人在订约时所追求的目的,因此应视为重大误解。

对对方当事人发生误解

对对方当事人的选择自由是合同自由的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对方当事人的错误不会对合同的权利义务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只要对方同意订立合同并自愿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就应按照合同履行。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对对方当事人的错误也可构成重大误解。特定身份的合同,如承揽、委托、演出、约稿等合同,注重相对人的技能、信用、资历、身份等情况下,对对方发生误解将构成重大误解。例如,在加工承揽合同中,如果将甲公司误认为乙公司而签订了合同,当事人可请求法院予以撤销。

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

如果标的物的质量直接涉及到当事人订约目的或重大利益,对质量发生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例如,误将复制品当作真迹出售或购买,误将钻石当作普通石头出售。然而,如果仅对标的物的非主要功能或效用产生了误解,而对质量本身没有发生误解,不应视为重大误解。

对标的物品种、规格的误解

对同类物品不同品种、规格的误解,特别是对标的物品种、规格的误解,应视为重大误解。例如,误将茅台酒当作二锅头购买,这实际上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指向对象即标的本身发生了误解。

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

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也可构成重大误解。例如,误将仅值100元的标的物当作1000元的商品。然而,在订约时对价金没有发生误解,但在履约时一方因过失向另一方多交付价款和酬金,此种情况并非对合同本身发生误解,因此不应按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应按照不当得利处理。

除上述情况外,对标的物的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等内容的误解,如果未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或订约目的的实现,一般不应视为重大误解。具体确定重大误解时,需考虑当事人的状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因素,并对当事人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别考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两者在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效力状态、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以及受时间限制方面存在不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有效要件,而可撤销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效力待定合同处

  •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虚假诉讼行为具有违法性、隐蔽性和侵害法院权力的特点,常见形式包括逃避债务、虚构借款等。虚假诉讼行为定性为妨害司法罪,主要侵犯的是财产权等权利,同时严重浪费司法资源并影响司法公正和效率。

  • 赊销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

    赊销风险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信用短缺成本和坏账成本。为了有效控制赊销风险,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信用管理措施,包括选择客户、确定信用条件、制定保障条款、事中控制、货款催收和坏账追讨等。旨在降低赊销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保障

  •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的区别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 违约责任的表现形式
  • 何时可以行使合同撤销权
  •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