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可变更、撤销合同 > 重大误解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重大误解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时间:2024-05-07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572

重大误解的表现形式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导致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下面将详细介绍重大误解的表现形式。

对合同的性质发生误解

当合同性质发生误解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将发生重大变化。例如,误将买卖视为赠与或将赠与视为买卖,将补偿贸易或来件装配误认为涉外货物买卖,将借贷合同误认为借用合同等。这样的误解完全违背了当事人在订约时所追求的目的,因此应视为重大误解。

对对方当事人发生误解

对对方当事人的选择自由是合同自由的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对方当事人的错误不会对合同的权利义务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只要对方同意订立合同并自愿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就应按照合同履行。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对对方当事人的错误也可构成重大误解。特定身份的合同,如承揽、委托、演出、约稿等合同,注重相对人的技能、信用、资历、身份等情况下,对对方发生误解将构成重大误解。例如,在加工承揽合同中,如果将甲公司误认为乙公司而签订了合同,当事人可请求法院予以撤销。

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

如果标的物的质量直接涉及到当事人订约目的或重大利益,对质量发生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例如,误将复制品当作真迹出售或购买,误将钻石当作普通石头出售。然而,如果仅对标的物的非主要功能或效用产生了误解,而对质量本身没有发生误解,不应视为重大误解。

对标的物品种、规格的误解

对同类物品不同品种、规格的误解,特别是对标的物品种、规格的误解,应视为重大误解。例如,误将茅台酒当作二锅头购买,这实际上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指向对象即标的本身发生了误解。

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

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也可构成重大误解。例如,误将仅值100元的标的物当作1000元的商品。然而,在订约时对价金没有发生误解,但在履约时一方因过失向另一方多交付价款和酬金,此种情况并非对合同本身发生误解,因此不应按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应按照不当得利处理。

除上述情况外,对标的物的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等内容的误解,如果未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或订约目的的实现,一般不应视为重大误解。具体确定重大误解时,需考虑当事人的状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因素,并对当事人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别考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刑事处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刑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行为人在不明知肇事情况的情况下继续驾驶车辆的行为界定。

  •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虚假诉讼行为具有违法性、隐蔽性和侵害法院权力的特点,常见形式包括逃避债务、虚构借款等。虚假诉讼行为定性为妨害司法罪,主要侵犯的是财产权等权利,同时严重浪费司法资源并影响司法公正和效率。

  • 入职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

    入职时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问题。明确提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内。试用期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应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保护双方的权益。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

  • 如何证明私自修改合同

    合同私自修改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合同,特别是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同时,当事人需注意撤销权的消灭情形,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 家庭“冷暴力”的分布特征
  • 撤销权的效力除斥期间
  •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差异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