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权益保障与效率提升
时间:2024-09-24 浏览:5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的修改
导读
简易程序作为案件审理的快捷通道,在之前法律及实践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新刑诉法修改了原刑诉法涉及简易程序的5条,并新增了2条规定,较为全面的对该程序进行了调整,总结了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对实践中反映较大的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公诉人不出庭等问题作出了回应。纵览刑诉法修改,简易程序的变化主要有如下方面:
1、完善了案件的适用范围
新刑诉法第208条规定了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这就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基层法院所有的刑事案件,突破了原先仅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案件适用的限制。根据立法精神,如果被告人承认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仅对个别细节提出异议;或者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仅对罪名认定提出异议的,仍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但庭审中应针对被告人有异议的部分重点调查、辩论。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被告人犯数罪,其仅对部分犯罪自愿认罪的,一般不宜适用简易程序。
2、调整了审判的方式和期限
第一,关于审判组织问题。新刑诉法第210条规定,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也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这条规定主要是将原来简化审的实践纳入正式的基本法律之中。第二,关于公诉人出庭问题。新刑诉法做了修改,要求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派人出庭。第三,关于期限问题。新刑诉法保留了1996年刑诉法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普通程序中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同时还特别增加规定了不受关于送达期限规定的限制,在司法解释292条规定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相关当事人。
3、明确了程序的启动模式
第一,审前确认。新刑诉法赋予被告人对简易程序的选择权,设立了审前确认程序,适用简易程序须经被告人同意,这一规定,弥补了原有立法规定的不足,对于确保被告人对审判程序的选择权和程序的公正性,确认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的自愿性、明白性和认罪的自觉性,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检察机关建议。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征得被告人同意后,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建议书》,连同全案卷宗、证据材料、起诉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第三,法院决定。新刑诉法第208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对于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具有最终决定权,修改了之前只有在检察机关建议之后才能决定适用的情况,这是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体现,让法官通过对全案的审查把握之后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即使被告人同意、检察院建议,办案法官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依然可以适用普通程序。以上就是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修改的主要内容。从总体来讲,此次修改基本上解决了之前审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效率,赋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尚需在今后的审判中探索与改进。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和特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完成审结,具有起诉方式简便、受理程序简便、传唤方式简便、审判组织简便、庭审程序简便、审限短和重视调解等特点。
-
交通事故简易程序的法律适用
交通事故简易程序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介绍了事故现场处理程序和自行撤离现场后的协商赔偿程序,包括交通警察在事故现场需要记录的信息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交通事故简易程序签字后的起诉问题,包括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时的处理方式
-
行政处罚的定义与范围
行政处罚的定义与范围,包括简易和一般程序的运用以及行政监督的重要性。行政制裁的实施是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其中包括对轻微违法行为的简易程序和对重大违法行为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加强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公正和透明。
-
故意伤害罪量刑幅度分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包括:一是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二是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三是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四是其他不适合使
-
论刑事简易程序
-
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下)(2012年最新版)
-
法律是如何规定审判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