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指合同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出现的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范围一般包括因战争、敌对行动(无论是否宣战)、入侵、外敌行为、军事政变、恐怖主义、骚动、暴动、空中飞行物坠落或其他非合同双方当事人责任或原因造成的罢工、停工、爆炸、火灾等,以及当地气象、地震、卫生等部门规定的情形。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专用条款中明确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以及具体的判断标准。
二、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承担
费用损失的承担原则。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费用增加,发承包双方应按以下原则分别承担并调整合同价款和工期:
1、合同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
2、发包人、承包人人员伤亡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
3、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失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
4、停工期间,承包人应发包人要求留在施工场地的必要的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5、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三、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工程合同不可抗力指哪些”的相关内容,从上面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法律上,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费用增加,发承包双方应按原则分别承担并调整合同价款和工期。如果您对上述内容仍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手心律师网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免责条款的规制方式。首先介绍了免责条款的概念和存在的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免责条款的法律规制方式,包括立法限制和司法控制两个方面。文章指出,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平衡企业合理权益,建立科学公正的规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强调,合理规制
合同中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法定免责事由中,主要是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和政府行为三大类。而约定免责事由则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但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产品安装免责条款的撰写以及安装质量对设备的重要性。强调了设备安装质量对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不合格的安装可能导致的隐患。文章明确,若客户选择自行安装并出现安装不当导致的问题,设备保修期将终止,且相关损失需自行承担。同时提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工程延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工程延期的原因包括发包人未能提供开工条件、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工程师未提供指令和批准、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加、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停工以及不可抗力因素等。具体到该工程实例,由于围墙护栏制作材料缺货和高温季节不适宜种植反季节苗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