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如果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过程中发生事件导致旅客人身伤亡,承运人应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旅客的人身伤亡完全是由于旅客本人的健康状况造成的,承运人不承担责任。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如果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过程中发生事件导致旅客随身携带物品毁灭、遗失或者损坏,承运人应承担责任。同样地,如果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事件导致旅客的托运行李毁灭、遗失或者损坏,承运人也应承担责任。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如果航空运输中发生延误造成旅客、行李或者货物的损失,承运人应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承运人能证明已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采取此种措施以避免损失的发生,承运人不承担责任。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如果在旅客、行李运输中,经承运人证明损失是由索赔人的过错造成或者促成的,承运人的责任可以相应减轻或者免除。同样地,如果旅客以外的其他人提出赔偿请求时,经承运人证明死亡或者受伤是旅客本人的过错造成或者促成的,承运人的责任也可以相应减轻或者免除。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按照规定执行。对每名旅客的赔偿责任限额为16600计算单位,对托运行李或者货物的赔偿责任限额,每公斤为17计算单位,对每名旅客随身携带的物品的赔偿责任限额为332计算单位。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当损害是由于承运人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无权援用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旅客或者收货人收受托运行李或者货物而未提出异议,为托运行李或者货物已经完好交付并与运输凭证相符的初步证据。如果托运行李或者货物发生损失,旅客或者收货人应在发现损失后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航空运输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民用航空器到达目的地点、应当到达目的地点或者运输终止之日起计算。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如果民用航空器飞行中或者从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落下的人或者物造成地面上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害,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然而,如果损害并非造成事故的直接后果,或者仅因民用航空器在空中通过而造成的,受害人无权要求赔偿。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用航空器的经营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未经对民用航空器有航行控制权的人同意而使用民用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造成损害的,有航行控制权的人除证明已经适当注意防止此种使用外,应与该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应承担责任的人证明损害是完全由于受害人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的过错造成的,可以免除赔偿责任;如果损害是部分由于受害人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的过错造成的,可以相应减轻赔偿责任。然而,如果损害是由于受害人的受雇人、代理人的过错造成且受害人证明其受雇人、代理人的行为超出其授权范围的,不免除或者不减轻应承担责任的人的赔偿责任。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如果两个以上的民用航空器在飞行中相撞或者相扰,或者两个以上的民用航空器共同造成损害,各有关民用航空器的经营人均应承担责任。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受害人可以直接对保险人或者担保人提起诉讼,但不妨碍受害人根据有关保险合同或者担保合同的法律规定提起直接诉讼的权利。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地面第三人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然而,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自损害发生之日起三年。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本章规定不适用于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或者对该航空器上的人或者物造成的损害,以及受合同约束的损害或者受劳动合同法律规定的赔偿规定约束的损害,以及核损害。
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的细则,包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与解除等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运输合同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解除,须经双方同意并办理手续。同时,文章还明确了承运方和托运方的责任,包括违约情况下的
一份工程建设中钢筋委托代理合同的签订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合同中涉及了甲乙双方的资格审核、工程所需钢筋的采购及结算方式、产品规格型号、质量要求及标准等。在签订合同时需注意采取书面形式并使用标准的合同范本,对合同内容、条款进行仔细审核,确保合同内容合法且
家具订购合同的细节内容,包括货物的品牌、型号、数量、金额、质量要求、货款支付、检验验收及交货、运输搬运安装、违约责任、合同变更以及质量保修等方面。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验收标准、交货期限、违约责任及处理方式等内容。同时,合同还规定了质量保
中国法律中关于运输合同中货物毁损的管辖问题,以及未保价物品丢失后的赔偿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货物毁损属于运输合同纠纷,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未保价的物品,丢失后应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但最高不超过运费的三倍。对于贵重物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