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对于违法建筑如何处理

对于违法建筑如何处理

时间:2024-12-22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0205
  一、对于违法建筑如何处理

  民法典对违建的如何处理没有规定,而《行政强制法》规定,对违法建筑应责令当事人自行拆除,如果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 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二、违章建筑被拆迁有补偿吗

  首先,根据当前的法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被征收拆迁时,不予补偿。

  其次,以下几种情况即所谓的违章建筑:

  1、占用已规划为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用地或公共绿化用地的建筑;

  2、不按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的建筑;

  3、擅自改建、加建的建筑;

  4、农村经济组织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民自用宅基地非法转让兴建的建筑,特区内城市化的居民委员会或股份合作公司的非农业用地非法转让兴建的建筑;

  5、农村经济组织的非农业用地或村民自用宅基地违反城市规划或超过市政府规定标准的建筑;

  6、擅自改变工业厂房、住宅和其他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建筑;

  7、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筑;

  8、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建筑。

  所以,若是符合以上情况的违章建筑,那么可能无法拿到补偿。

三、违法建筑可以出租吗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类房屋的租赁合同效力认定又做了进一步规范。

  解释第2条规定,出租人就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房屋,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但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经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

  解释第3条规定,出租人就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建设的临时建筑,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但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经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

  租赁期限超过临时建筑的使用期限,超过部分无效。但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经主管部门批准延长使用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延长使用期限内的租赁期间有效。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于违法建筑如何处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民法典对违建的如何处理没有规定,而《行政强制法》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应当责令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期限内不自行拆除的,可以强制拆除。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手心律师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 租赁商铺违章拆除,房东是否应赔偿租客?

    租赁商铺中,出租人隐瞒商铺是违法建筑的事实导致承租人损失时房东应赔偿租客的问题。文章还分析了商铺租赁合同中的承租地点、租金递增及时间点、租赁保证金或履约保证金、拆迁赔偿等事项的约定。特别是拆迁赔偿问题,指出承租人需与出租人约定双方关系的处理,包括补偿

  • 案情摘要

    一起因道路改造强制拆迁房屋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原告陈忠江的门市房被新民市政府以“违章建筑”的名义强制拆除,但政府未出示相应的“违建”确认书,且未遵循法定程序,因此强拆行为被判定违法。虽然陈忠江获得了拆迁补偿,但他认为补偿不合理,其赔偿请求被法院驳回。

  • 动迁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 我国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
  • 农家乐临时建筑的审批要求
  • 拆迁和搬迁一样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