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可以适用假释的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只有在满足这些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如果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且表现出确实的悔改态度,并且假释后不再对社会造成危害,才有可能获得假释的机会。
然而,对于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犯罪分子来说,显然属于不认真遵守监规,无悔改表现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根据刑法的规定,是不符合假释条件的。因此,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犯罪分子不能获得假释。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分子服刑期间患有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内疾病的,可以监外执行,如严重传染病、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等。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六、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如急性肾
符合条件才能减刑。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的,根据监狱考核的结果,可以减刑。其中有法律规定的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
减刑制度,旨在促进犯罪分子积极改造、认真悔过,并综合考察其人身危险性而提供的一种制度。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满足一定的条件后便可以申请减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法律对
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是立功。因此,构成立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立功的时间是指立功表现发生的时间。行刑阶段的立功,是指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立功表现,具有立功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