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用工协议书到期后,根据法律规定,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这是因为劳务用工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不受劳动法调整。
1. 主体的广泛性与平等性
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法人、组织之间签订,也可以是公民个人之间、公民与法人组织之间。双方遵循市场规则,地位平等。合同签订应依据《民法典》的公平原则。
2. 合同标的的特殊性
劳务合同的标的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活劳动,即劳务。劳务合同是以劳务为给付标的的合同,具体的劳务合同的标的对劳务行为的侧重方面要求不同,可以侧重于劳务行为本身即劳务行为的过程,也可以侧重于劳务行为的结果即提供劳务所完成的劳动成果。
3. 内容的任意性
除法律有强制性规定外,合同双方完全可以自由决定合同的内容和相应的条款,就劳务的提供与使用、受益双方意定,内容可以属于生产、工作中某项专业方面的需要,也可以属于家庭生活。合同签订应依据《民法典》的自愿原则。
4. 合同是双务合同、非要式合同
劳务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双务有偿合同。大部分劳务合同为非要式合同,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是以人的劳动为给付标的的合同,但存在以下区别:
1. 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2. 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存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3. 主体的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 报酬的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的履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按劳分配原则支付,支付形式为定期的工资支付;劳务合同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一次性支付。
5. 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同
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有许多强制性义务,如交纳社会保险、支付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这些义务。
6. 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劳动合同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7. 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
劳动合同的条款和内容常受国家强制性法律规范约束;劳务合同受国家干预程度较低,合同内容主要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8. 违约责任不同
劳动合同不履行、非法履行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责任,还有行政责任;劳务合同只有民事责任和侵权责任,不存在行政责任。
9. 纠纷处理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纠纷应先到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可诉诸法院;劳务合同纠纷可以直接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10. 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
劳动合同关系中,劳动力的支配权归用人单位行使;劳务合同关系中,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
根据法律规定,劳务用工协议书到期后无法获得经济补偿,因为劳务用工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不受劳动法调整。以上是关于劳务用工协议书到期是否有赔偿的相关知识。如有疑问,可咨询律师获取进一步帮助。
引用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务派遣工合同未到期时的裁员处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裁员是否合法决定了是否需要劳务派遣单位赔偿。同时介绍了劳务派遣的定义、优势以及被派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权利等。
甲乙方基于平等友好、互惠互利原则签订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服务赞助和企业宣传合作,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期限可通过协商续约。协议规定了合作中双方的责任履行、商业保密、违约赔偿等事项。同时,也提到了协议变更、终止的条件和情况,包括双方协商一致、
交通事故发生后,司机和乘客应如何第一时间做好现场防护。首要任务是开启危险灯和放置警示物,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撤离车道。对于选择“私了”处理的交通事故,要保存现场证据,包括照片和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保险理赔不需要事故责任认定书,协议书和现场采集的事故信息也
中国非工伤死亡赔偿协金的领取方式和工伤医疗待遇的标准。当工人或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导致死亡时,可以从劳动保险基金获得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对于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有权享受工伤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但非工伤引发的疾病则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