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法 > 交通法规 > 八类醉驾行为应加重处罚

八类醉驾行为应加重处罚

时间:2024-11-02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2881

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认定问题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的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将被认定为醉酒驾驶机动车,并依法追究危险驾驶罪责。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

该《意见》规定了八种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1. 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2. 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3. 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4. 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5. 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6. 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7. 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8. 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三、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规定

根据该《意见》,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时,可以数罪并罚,并依法适用罚金刑等量刑措施。

四、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的证据收集和程序规定

在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时,应当遵守相关证据收集和程序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收集证据和采取强制措施等。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逃避认定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血液酒精含量检验鉴定意见是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醉酒的依据。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之前脱逃,可以将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其醉酒的依据。而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时,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者抽取血样前又饮酒,并且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标准,也应当被认定为醉酒。有关负责人指出,《意见》对逃避血液酒精含量检验的行为作了特殊规定。一是犯罪嫌疑人经呼气酒精含量检验已达到醉酒标准,但在抽取血样前脱逃的,可以将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其醉酒的依据。二是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者抽取血样前又饮酒的,以其饮酒后的血液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其是否醉酒的依据。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取保候审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案件情况,可以被拘留或者取保候审。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但无法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的,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对于违反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讼时效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在出具复核结果后15日内提起诉讼。如果对方不签字确认责任认定书,仍可生效;若对方提出异议则可在三天内复核申请,未提出异议或复核期满则视

  • 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

    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文章指出要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的行为,根据其危害程度进行处罚。对于特定情况下实施的行为要从重处罚,并加强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

  • 交通部文件:关于转籍车辆养路费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转籍车辆养路费征收管理的相关问题。交通部发布了相关文件,规定了转籍车辆的养路费缴纳和登记流程,省际间转籍车辆的养路费处理方式,逃缴养路费的处理以及重复缴纳养路费的处理等内容。要求转籍车辆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养路费相关手续,并强调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

  • 交通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交通违法行为及其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交通肇事后逃逸、道路上追逐竞驶或醉酒驾驶、暴力抗拒执法、故意冲撞执法人员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并详细阐述了相应的法律处罚。文章提醒驾驶员要谨慎驾驶,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交通事故时要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 醉驾重犯的刑事处罚标准
  • 什么情况不能超车
  • 重庆摩托违法停车的处罚措施
交通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