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常识 > 浅析医患纠纷及其处理规定现存问题的法律分析

浅析医患纠纷及其处理规定现存问题的法律分析

时间:2024-02-22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3103

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从法律角度的分析

一、医患纠纷的总论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着的双方。近年来,医患纠纷的数量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对医患纠纷不关心到关注并逐渐形成依法处理医患纠纷的共识。在2001年和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务院相继发布了有关民事诉讼证据和医疗事故处理的法规,为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医患纠纷的概念、特点及性质

1、医患纠纷的概念、特点
医患纠纷是指患者或其亲属与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之间围绕诊疗护理服务而产生的争执。医患纠纷的主体限于医患双方,涉及的客体是人身权和财产权。医患纠纷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诊疗护理服务关系的争执展开。医患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医患双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2、医患关系的性质
关于医患关系的性质,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医患关系不是买卖关系,而是政府实行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患者不是消费者,而是健康权益的得益者。另一种观点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非典型的契约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其性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大多数学者支持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

三、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区别

1、医患纠纷与医疗纠纷
医患纠纷是指患者或其亲属与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之间的争执,而医疗纠纷是指患者认为医疗单位或医护人员提供的诊疗护理服务有过错并造成患者人身财产精神损害的后果。医患纠纷与医疗纠纷的主体、性质分类和争议内容有所不同。

2、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和诊疗护理规范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是一种法律事实。而医患纠纷是一种争执状态,是由医疗事故引发的。

四、我国医疗事故处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定义进行了明确,扩大了医疗事故的范围。然而,其中关于"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定义模糊,容易引起争议。此外,条例中对医疗事故处理的其他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对医疗费用拖欠的处理、病历复印和封存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事故处理规定。

民事责任原则在医疗事故中的适用

根据民法基本的归责原则,只要行为人的过错导致受害人人身损害,行为人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责任,一般上不区分明显与非明显的损害后果。《民法通则》第106条也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条例》将非明显的人身损害后果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拒绝给予受害人任何赔偿,有违背侵权行为法基本原则和我国民事基本法律之嫌。

医疗事故的抗辩事由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3条规定了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四种情况: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及受害人过错。《条例》第33条则排除了医疗差错作为非医疗事故的情形,同时又增加了几种新的抗辩事由,包括(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2)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3)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4)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而在新的《条例》中未明确提及并发症不构成医疗事故,而是采用了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说法。医疗临床实践中,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其本身没有过错的前提下,对因并发症造成的损害后果,医疗机构是不应该承担责任的。但如何理解《条例》中第33条第3项规定的内涵?其是否涵盖了并发症呢?因为医疗行为本身具有复杂性、探索性、科技性和风险性,所以应对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实施的合法诊疗行为所造成难以预防的不良后果,规定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应对医疗行为设置医疗行为豁免权。而并发症应属于这一范畴。另外《条例》规定的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但却未对无过错输血的概念未做明确规定,实践中又是容易引起争议一个隐患。综上《条例》中的规定是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就其实际操作中,公众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条例》,需要立法机关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做出相应的解释,这是完善的一个途径。

病历的复印、复制、封存和启封

病历资料是对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检查和治疗情况的客观记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书证,在医患间就诊断及治疗发生争议时,其对于认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行为起着其他证据难以替代的证明作用。

《条例》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客观性病历和主观性病历资料两种。根据《条例》的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客观性病历资料,而无权要求复印或复制主观性病历资料。《条例》第16条同时规定,对于主观病历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封存。但是,《条例》没有对客观病历资料是否也应一并封存做规定,尤其是在患者没有行使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这一权利时。《条例》第16条规定应当在患者双方在场情况下封存和启封,从此规定中我们很难判定封存主观性病历资料是医疗机构履行的义务还是可选择的权利?如果是医疗机构的义务,而医疗机构未能封存,医疗机构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如果患者或家属对封存病历程序不配合,如拒绝在场,医疗机构能否单方封存或在第三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封存,其法律效力如何?从《条例》的上述规定行文看,我认为找不到答案。

《条例》16条对病历资料类别的划分,我认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把病程记录也归入了主观病历,但实质上病程记录是医务人员对患者治疗经过如实的客观记载,不属于主观性病历资料、其是证明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措施是否得当的重要证据,将其排除在患者可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范围以外,实际上对患者非常不公平的,使患者在医疗事故鉴定时仍处于不利的地位,患者的知情权无法得到实现、就目前许多人都知道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病历,但却不知道患者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更不知道客观记录患者治疗情况的病程记录是不能复中的。从这一点来讲,《条例》实际上是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保护力度。

尸体检查问题

《条例》第18条对尸检做了详细规定。但还是没有解决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如何实施尸检手续。第一若对患者死因有争议时,谁来提出尸检申请,提出后引起什么程序;第二若因患者家属不同意尸检又拒绝签字而致无法查明患者死因的,医疗机构可否就此作为免责事由?这些实际的困惑都在《条例》中无从找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核心问题。《条例》将鉴定的组织确定为中立的第三方,即地市级以上医学会,对鉴定程序和鉴定文书进行了规范。但新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还存在一定问题。

1、关于鉴定程序的启动问题。《条例》第20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据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另一种是医患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共同委托。但是,对于任何一方当事人能否单方直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条例》没有明确规定。现实中争议双方共同协商确定进行鉴定的情形是很少见的,因此医患双方协商共同委托鉴定的规定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2、关于法院是否可以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问题

《条例》第46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赔偿争议时,医患双方均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审理过程中多需要委托专业人员进行鉴定。那么,法院是否可以根据《条例》规定的程序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这就涉及到行政权不得干涉司法审判权的原则,所以《条例》未对此问题加以规定。

3、关于鉴定人制度问题

虽然医学会建立的有专家库,医疗事故鉴定都是由这些专业人士做出的,但并不能确保其鉴定结论一定是无误的。倘若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认定不够准确,是否应追究相应的责任?怎么追究?在《条例》中也无规定。

个人认为应建立鉴定人制度,即对最终做出的鉴定报告实行署名制,这样以来,若发生错误了,也便于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4、关于鉴定人员的回避问题

《条例》第26条明确了鉴定人员回避问题,即专家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以口头提出或书面申请。但是,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由谁裁决,如何裁决,采取何种形式,是否有权申请复议等问题,《条例》均没有明确的规定。

医患纠纷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的为调整好医患间的关系而做出新的研究,从而完善立法。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涉理论知识较浅,不足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祈盼得到各位教授和老师的赐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病人家属打砸事件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的一起病人家属打砸事件。事件中,由于医患沟通不足,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产生误解并引发冲突,导致两名护士受伤。事件凸显了医患沟通和管理的重要性,护士需要稳定患者情绪,积极与专业人员联系处理纠纷,并在专家指导下回答问题。同时,护士长需与

  • 探讨医疗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

    医疗纠纷中的人身损害赔偿是侵权损害赔偿中的难点。本文以侵权行为法为理论基础,解答了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形成的法律关系性质及其责任构成的要件。医疗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医疗

  • 医疗损害责任的鉴定存在问题有哪些

    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的不同,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的法律性质不同。医学会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存在直接隶属关系。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目的,既为解决医患纠纷,又为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医疗机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行政法规、规章,医疗事故技术鉴

  • 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进一步开放,新的医患关系正在逐步建立。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认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就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尤其要对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逐条逐句的理解和掌握,依照条例做

  • 什么是医疗纠纷协商?医疗纠纷协商如何进行?
  • 医疗损害责任的鉴定存在有哪些问题
  • 鉴定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