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校园侵权责任 > 吸毒后杀人:如何定性?

吸毒后杀人:如何定性?

时间:2024-10-31 浏览:5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3355

基本案情

张某是一家安装公司的技术工人,平时嗜爱在娱乐场所休闲。在一次与刘某(吸毒患者)的相识中,张某开始吸毒。他经常在娱乐场所或者与工友李某合租的房屋内吸毒。因为一些琐事,张某与刘某发生了争执。2010年9月的一天晚上,张某在租住的房屋内服用摇头丸。正巧李某回到家,他的开门声吓到了张某,导致张某大声责骂李某。两人发生争吵后,李某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此时,张某由于药物作用,手持菜刀走进李某的房间,乱砍了李某的胸部。李某经过抢救无效死亡。根据法医鉴定,李某的右胸被单刃锐器刺中,导致肝脏和脾脏破裂并大量出血致死。第二天上午,张某自首到公安局刑警队。

处理意见

观点一: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某种观点认为,尽管张某是在服用摇头丸后药性发作导致神志异常,但案发当晚,张某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明确的认识。在服用药物之前,他的精神状态正常。因此,药性发作后的神志异常并不能否认张某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

观点二:张某不承担刑事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张某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但在案发时,他由于服用摇头丸后神志异常。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明确的认识,无法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张某无刑事责任能力,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件分析

笔者同意观点一,即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以下是相关理由:

1.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我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况下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 行为人未满14周岁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犯罪。
  •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
  •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制止不法侵害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但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 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了损害但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究刑事责任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处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犯罪行为的本质

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是对法益的一种侵害。犯罪的本质是行为人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这种危害性足以达到刑法规制的范畴。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因而构成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并未被发现有任何精神病,这证明他是精神正常的人。尽管张某在吸食毒品后出现了神志异常的现象,但这只是吸食毒品后的正常反应,仅仅是短暂的神志异常。张某吸食毒品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他应当对自己吸食毒品后的神志异常有所预见。此外,张某经常吸食毒品,使自己处于一种刺激的状态中,对吸食毒品后的精神状态已经习以为常。他知道吸食毒品会导致幻觉等危害性的前提下,仍然故意使自己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的状态,并实施了杀害他人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张某的行为与醉酒后实施犯罪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醉酒时实施的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行为人对自己醉酒是明知的,并且对自己醉酒后实施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应当具有预见性。从刑法保护法益的本质上看,刑法对行为人因醉酒、吸食毒品后药性发作等原因而实施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加以规制,对行为人的这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近年来,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吸食毒品的人数不断增加,由毒品引发的犯罪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毒品危害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坚决远离毒品。同时,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对由吸食毒品引发的犯罪行为进行严惩,遏制毒品犯罪高发的现象。然而,并不是所有由吸食毒品引发的犯罪行为都应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在被强制注射毒品后药性发作而引发的犯罪,或者行为人在误食毒品后导致精神失常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都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本案虽然只是一个由吸食毒品引发犯罪的个案,但它为我们解决行为人吸食毒品后精神异常及其他可控行为引发的犯罪应如何处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毒品犯罪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能够更好地实现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欺凌者

    被欺凌者的性格特点,他们通常内向、害羞、怕事,缺乏社交技巧,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文章还讨论了殴打与犯罪的区别,尤其是与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罪的界限,需要考虑行为是否损害人体组织和器官机能以及损害的程度。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 故意杀人猥亵儿童罪的刑事责任

    猥亵儿童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猥亵儿童罪涉及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包括多次、采取暴力等手段猥亵儿童,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从重处罚。故意杀人罪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量刑,涉及其他罪名时还会相应判罚。

  • 跳楼坠落砸死司机责任归谁

    跳楼坠落砸死司机的法律责任问题。意外事件的法律责任在于能够认定因果关系的情况下,跳楼者承担民事责任但不承担刑事责任。故意跳楼者可能会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紧急避险坠楼者由引起险情的人承担民事责任。高空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经营者应承担民事责任。

  • 学校退餐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校退餐费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学校不退还学费的处理方法,包括协商、投诉和起诉等步骤。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学校保护法的具体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受教育权、人格尊严、安全保障和集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定。

  • 校园暴力侵权责任承担问题的解决方法
  • 高空抛物案件的刑事责任
  • 小孩在幼儿园摔骨折怎么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