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赔偿 > 正当防卫的定义及是否负刑事责任的探讨

正当防卫的定义及是否负刑事责任的探讨

时间:2025-02-25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523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渊源和立法背景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提出,源于西方社会的婚姻契约原理。根据婚姻契约原理,当配偶一方因过错违反婚姻契约所规定的义务时,无过错的配偶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最早规定了离婚过错赔偿制度,其规定了离婚过错赔偿的范围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此后,北欧诸国、中华民国和法国等国家相继设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未采用婚姻契约理论,认为婚姻是精神上的结合,不是契约关系。因此,我国的婚姻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作任何规定。然而,由于离婚诉讼中存在过错行为和无过错方的权益保护问题,我国于2001年修订婚姻法,正式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离婚损害赔偿属于民事损害赔偿,其构成要件包括:

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的存在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包括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只有实施了这些违法行为,才会引起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

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导致了夫妻间的离婚

离婚损害赔偿要求必须有离婚这一结果。只有配偶一方实施了《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并导致了夫妻间的离婚,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

离婚造成了当事人的损害

离婚损害赔偿要求离婚造成了当事人的损害。损害可以是财产的或非财产的,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财产损害是指财产利益的减少和丧失,非财产损害是指非财产利益的减少、丧失或伤害。

违法行为人存有过错

离婚损害赔偿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违法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存有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过失,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和道德,并对他人造成了损害。

引起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

重婚

重婚是指一个人在婚姻登记机关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结婚登记,或者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对于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未办理结婚登记,但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的情况,也可以适用离婚损害赔偿。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这种同居行为必须是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生活,而不是临时短暂性的共居一处。

实施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虐待是指行为人对家庭成员进行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

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义务主体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双方必须是合法配偶

离婚损害赔偿的提出与离婚这一法律行为紧密相连,而离婚的前提则要求必须有合法婚姻的存在。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合法婚姻是指达到了法定的结婚条件并且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婚姻。

法定的结婚条件包括:

  • 互为异性
  • 不存在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血缘关系
  • 都达到了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民族自治地方可作变通规定)
  • 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 都是单身

另外,针对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婚姻法解释(一)》进行了明确:1994年2月1日前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给予保护;1994年2月1日后才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的,除非双方在离婚诉讼受理前补办了结婚登记,否则不视为合法配偶,不能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对于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双方仅是同居关系而不存在配偶关系,因此也不能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对于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第三者,也不是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

二、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是过错一方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具体列举了可以行使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四种具体情形,即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要配偶一方实施了重婚、有配偶而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四类行为之一,那么,就认定为其有过错,因此而导致离婚的,对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而只要基于上述原因离婚的,相对方就可视为离婚中的无过错方。

将上述理解抽象化,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婚姻法》第四十六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关系中过错的规定是指客观的过错,即符合法条所列举的具体过错形式的过错。只要主体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过错形式,不问其实施行为的缘起,均认定该主体有过错。

三、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是相对无过错方

关于过错方和无过错方的规定,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过错方而言,无过错方就是指没有实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所列举的过错行为的配偶一方。至于其是否具有通奸、嫖娼、赌博、吸毒等其他违法行为,或者有好吃懒做、不孝敬老人等不道德现象,以及对过错方过错行为的实施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如一方因另一方情绪暴躁,体会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与婚外异性同居的)均不影响其作为无过错一方,享有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

《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规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由此可见,离婚损害赔偿既应当包括过错方给无过错方造成的财产损害的赔偿,也应当包括过错方给无过错方造成的人身伤害、精神损害的赔偿。

一、精神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关于这一点,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已达成共识。因为多数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案件都没有造成财产损失,而是因一方不履行婚姻义务,给另一方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如果不承认精神损害,那么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置就会出现虚位。

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适用相关司法解释,目前主要依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所规定的“六因素确定法”,即: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但“六因素确定法”仍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仅指明了在计算精神损害赔偿时应参照的因素,在具体数额的确定上主要还是依靠承办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二、人身损害赔偿

广义上的人身损害,包括精神损害和因身体上的伤害造成的财产损失。精神损害前文中已经论述,故此处专指是因身体上的伤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比如实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行为,造成他方因人身伤害而支出的医疗费用。

对于赔偿的项目,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损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来确定。具体包括:

  • 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 因伤致残的,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由于人身损害行为发生在婚内,因此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又往往以婚内财产来支付。因此在处理离婚损害赔偿中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时,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方法来处理:

  • 离婚诉讼时已以夫妻共同财产支付了全部费用的,视为过错方已支付了一半费用,其还应承担另一半费用的赔偿责任
  • 离婚诉讼时已以夫妻共同财产支付了部分费用,还有部分费用未付,视为过错方已承担了已支付费用一半的赔偿责任,其还应承担另一半已支付费用和尚未支付费用的赔偿责任
  • 无过错方以其个人财产支付了全部或部分费用的,离婚诉讼时过错方应承担全部费用的赔偿责任
  • 离婚诉讼时已经以过错方的个人财产支付了部分费用,则由其继续承担剩余费用的赔偿责任
  • 离婚诉讼时已经以过错方的个人财产支付了全部费用,其不再承担赔偿责任
  • 存在以上几种情况的混同时,则先析清各种情况所占比例,再来确定过错方应负的赔偿责任大小

三、财产损失赔偿

这里的财产损失指直接财产上的损失。包括夫妻共有财产的损失和无过错方个人财产的损失。对于过错方的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可能造成配偶方财产损失的情况有:

  • 过错方将夫妻现存的共有财产或者将工资等应当归入夫妻共同财产的收入(双方已约定为一方个人和产的除外)用于重婚、同居行为,至使夫妻共有财产流失
  • 过错方的法定过错行为至使配偶方的个人财产受到损失

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财产损失赔偿,应遵循全部赔偿原则,即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当以行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的大小为依据,全部予以赔偿。换言之,就是赔偿范围以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为限,损失多少,赔偿多少,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来确定。损害赔偿还应当包括受害人为恢复权利、减少损害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如诉讼费用等。全部赔偿的所赔额只能是合理的损失,对于受害人借故增加开支,扩大赔偿范围的部分,不应当予以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的提出时间

法律并不禁止夫妻双方就离婚损害赔偿问题自行达成协议,但如果不能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执行,则无过错方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来主张离婚损害赔偿。

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提出时间,《婚姻法》并没有规定,而是最高人民法院从有利于案件审理和有利于判决执行的角度,在《婚姻法解释(一)》和《婚姻法解释(二)》的作出了规定。

具体可归纳如下:

  • 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不予支持
  •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不予支持
  • 无过错方作为离婚案件的原告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否则视为放弃
  • 无过错方作为离婚诉讼的被告,如果不同意离婚,也没有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就此起诉
  • 无过错方作为离婚诉讼的被告,在一审期间未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经过调解不成时,无过错方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提出
  • 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的,离婚损害赔偿应在一年内提出,对于无过错方在办理离婚登记时已明确表示放弃该项请求的,离婚后又反悔起诉的,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是作为一项权利救济制度出现的。它的确立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婚姻制度,能够为婚姻中的受害方提供有效的救济方式,对过错方也有惩罚和教育作用。但由于我国对离婚损害赔偿尚缺少实践经验,在理论上和立法上难免有所不足。对“重婚”等的定义问题、举证问题、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等尚需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入室抢劫误杀死劫犯是否判死刑?

    入室抢劫中误杀死劫犯的法律问题。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被抢劫人因正当防卫误将抢劫者杀死,不负刑事责任。文章还解释了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和抢劫罪的相关内容,指出抢劫罪没有具体的数额限制。同时,提及未成年人抢劫行为的特殊情况。

  • 婚外情证据的获取方式

    婚外情证据的获取方式,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这些证据在收集时,需要结合其他辅助证据来证明婚外情的事实。虽然存在诸多方法收集证据,但应注意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证人证言是另一种方式,但同样需要合法合规地获取。

  • 离婚丈夫是否有权申请冻结妻子的存款?

    离婚时丈夫是否有权申请冻结妻子的存款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一方可能转移财产时,才可以申请冻结存款。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男方不同意离婚时的处理方法,女方可以通过诉讼离婚,法院会依据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等条件进行调解和判决。

  • 丈夫与人通奸能否索赔

    离婚中丈夫与人通奸是否能索赔的问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旨在救济和补偿无过错方,但通奸行为不等于配偶与他人同居。通奸是秘密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而同居是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根据《民法典》规定,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但不包括单纯的通奸行为。需

  • 出轨离婚需要赔偿吗
  • 婚姻赔偿问题
  • 撞人逃逸轻伤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