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8年10月21日,李某驾驶自己所有的重型货车在运输货物途中,因下车查看路况时,未拉手制动,致使车辆向前滑行,撞伤自己,并致残疾。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认定,李某驾驶制动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车辆,且停车时未拉手制动,导致事故发生,李某应负该起事故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李某以自己所有的货车已向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某制保险为由,向保险公司主张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保险公司以李某是被保险人,不属交某险合同中所指的受害人为由,拒绝赔偿。李某遂向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某制保险赔偿限额内支付原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合计12万元。
【争议】
本案争议焦点即李某是否是交某险合同所指称的受害人?
一种观点认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某制保险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某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某制性责任保险。该条文明确将被保险车辆的本车人员及被保险人排除在交某险受害人范畴之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某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也同样将本车人员及被保险人从交某险合同的受害人之列中剔除。双方签订的保险合同中的条款亦有相同的规定。即均将被保险人排除在受害人之外。本案中李某既是本车人员又系被保险人,不属于交某险合同所指的受害人,故应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告李某在涉案事故发生时,已经实际脱离了被保险车辆,不属本车人员,应当视为第三者,保险公司应在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某制保险赔偿限额内支付保险金,故应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主张。
法院最终采纳第一种意见,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评析】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某制保险属某制险,保险合同的部分内容由法律、法规直接予以规定,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交某险合同以外的第三人提供法律救助,合同保护的首要利益是第三者利益,而不是保护车主利益、为机动车运营提供保障,这与普通的商业第三者险有着很大的不同。此外,就保险合同的属性而言,保险合同系最大诚信合同,防止投保人的道德风险一直是保险合同法律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交某险基于其社会救助的特殊属性,防范道德风险尤为重要,故在立法之初,便将本车人员、被保险人均明确排除在受害人之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某制保险条例》以两则条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加以明确规定,其立法用意即是防范道德风险。保险合同虽有提供救济、抵御风险的功能,但每个险种都有其特定的救济对象,本案原告李某既是被保险人又是本车人员,无论其是否脱离了被保险车辆,其均不可能成为交某险合同所指称的受害人,故其诉讼主张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新农保政策的筹资结构与支付结构。与老农保相比,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支付结构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中央财政对新农保提供补助,这是继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新农保政策将逐步推开,并非立即生效。
事故认定书的开具及理赔流程。理赔需交警部门出具结案文书并准备相关证件及材料。三者车事故需提供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修车发票。本车事故需提供修车发票并交回残值。对方不配合理赔可起诉。交通事故人伤出院后的赔付流程包括报案、定损、理赔等步骤,对受害人增开药物问题
机动车损失险理赔时需要提供的各类材料。包括保险单及相关证件、事故证明文件、损失清单等。同时,如涉及第三者人身伤亡,还需提供医疗费发票、伤残鉴定书等额外材料。此外,交强险的特征法定性、强制性、广覆性及公益性也得到了阐述。
保险合同中关于超速行驶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的赔偿问题。保险条款中的责任免除情况需明确列举,超速行驶并非所有保险产品中的免责范畴。只有当具体产品的责任免除条款包含超速行驶时,保险公司才能免除赔偿责任。保监会的规定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