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抚养权 > 离婚3岁以下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离婚3岁以下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时间:2025-04-1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55449

一、离婚3岁以下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闹离婚的时候,孩子还没到三岁的话,那个最能让小孩健康长大的就能得到孩子的抚养权。法律上有明文要求:如果娃儿还是没有满两岁基本上都是妈妈来照顾;但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了两岁,爸爸和妈妈仍然就抚养问题达不成共识的话,那接下来就让法庭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哪个方式更有利于小孩子的角度来做出决定;而如果孩子已经过了八岁,那就得尊重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女方再婚如何要回抚养权

若需追回子女养育权,可由双方自行协商处理相关事宜。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解决之道。以下为几种可能符合情况的列举,父母一方如希望改变子女养育关系的,可能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一)子女现与其一起生活的一方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残废而失去了继续抚养子女的能力;

(二)子女现与其一起生活的一方未尽到养育责任或存在虐待子女的行为,或者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子女已经年满八岁,愿意跟随另一方生活,且该方具备抚养能力;

(四)存在其他合理的理由需要改变子女的养育关系。

三、2岁孩子抚养权怎么判决

当面临着关于两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抚养权的争议纠纷时,人民法院所采取的基本原则是优先确保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其最大利益得到最大化保护。一般来说,由于婴幼儿对于母爱的特殊依赖性,包括母乳喂养并得到良好的情绪安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法律机构倾向于将髙龄未满三周岁的儿童之抚养权交付给其母亲进行照料。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以上论断并非绝对的,仍需依据具体案情全面掌握父母双方法律地位及家庭财务状况、住房条件、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能力为孩子营造出稳定且健康的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如果父亲能够充分证明他具备更强的能力来照顾孩子,或者母亲存在明显的不适合抚养子女的情况,那么法院亦有可能做出将抚养权判归父亲的决定。

以上是关于离婚3岁以下孩子抚养权怎么判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夫妻缔结的婚内孩子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 离婚房产归孩子但未过户期间房子归属是谁

    《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父母离婚时将房产赠与孩子需过户后才生效,未过户期间房屋仍属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出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对于已交付给子女的房屋,即使未过户,

  • 离婚后和父亲生活,亲妈后妈谁是笫一监护人

    离婚后与父亲生活的孩子的监护权问题,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权问题。法律上规定,父母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即拥有监护权,继父母也可以成为继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同时,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需遵循婚姻法规定,禁止虐待或歧视。关于赡养费的问题,取决于继

  • 离婚女方不要孩子没有工作抚养费大概给多少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相关问题。抚养费标准主要考量子女需求、父母承担能力及当地生活水平。具体数额可协商,如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判断。女方不支付孩子费用,男方可提起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拒不执行的一方,法院可依法强制执行。

  • 父母离婚房产如何留给孩子
  • 父母离婚房产给五岁的孩子如何处理
  • 给女孩的陪嫁算婚前财产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