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并以合同形式将这些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因此,没有注册商标的企业不能进行特许经营活动。
商业特许经营的核心在于无形资产的输出,包括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根据北京高院的《指导意见》,经营资源还包括“字号、商业秘密、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以及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等能够形成某种市场竞争优势的经营资源”。
无形资产输出需要符合特定的法律程序要求。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31条的规定,“特许经营活动中涉及商标许可、专利许可的,需要按照有关商标、专利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是否备案对被特许人的权益行使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经备案,虽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商标许可使用类型会影响被特许人行使商标专用权的救济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当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1)如果是独占使用许可,被特许人可以提起诉讼;(2)如果是排他使用许可,被许可人可以与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3)如果是普通使用许可,被特许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甲方与乙方就所有建设项目开展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合作目标是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造价服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双方规定了详细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出资费用、收益分配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一方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甲、乙双方关于合作代理中国电信业务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费用金额与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和其他事项。甲方需告知员工乙方是业务代理商,提供场地供乙方进行通信设备安装和业务宣传,并有权管理乙方的日常工作。乙方需保证用户正常使用通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