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合同或者协议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民事法律活动,这种活动适用我国《合同法》的管理,而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合伙协议是属于合同的一种,合伙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要依据合伙协议的具体内容和签订人的情况而定的,符合以下条件的,就具有法律效力:
1、合同主体的情况。合同的主体是需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既年满18周岁,能辩认自己行为的正常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未成年人如果签订的合同是纯获利的,并且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2、合同主体意思的表示。如果签订合同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是被迫签订的,则合同无效。
3、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内容在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如果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则无效。
4、如果是签订合同是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
通过对《民法总则》的参阅,可以明确知道,合同、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主要看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很多,当事人签订合同时,要注意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的。
双方基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资源优势,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实现长期稳定的金融合作。协议内容包括产品设计、财务咨询服务和其他业务合作,并确立了合作机制、信息通报制度以及保密义务等规定。双方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业务创新,共同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金融
新《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合伙企业主要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两种类型,前者由普通合伙人组成,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后者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认缴出资额。此外,合伙企业具有由各合伙人组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双方基于长期合作、相互信任、互利互惠的原则,为市场营运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伙宗旨、经营项目和范围、合伙期限、出资额、方式、期限、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入伙与退伙、合伙负责人和其他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禁止行为、合伙终止及
《合伙企业法》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等主体作为普通合伙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合伙企业解散的多种情形,包括合伙期限届满、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等,并涵盖了法定人数、合伙目的实现与否等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