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 > 国家工作人员的定义和分类

国家工作人员的定义和分类

时间:2025-06-25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005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指的是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以及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指的是财产属于国家所有且从事生产性、经营性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指的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管理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工作的单位。人民团体指的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青、工、妇等人民群众团体。

三、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是指国有单位中的公务员被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情况。虽然该人员所供职的工作单位的性质不属于国有,但由于原所在国有单位的委派,其本身即具备公务员身份,且从事的也是公务,因此被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除了上述三种类型,还有其他根据法律从事公务并领取相应报酬的人员也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贪污受贿死刑缓刑是否可减刑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罪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社会团体成员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滥用职权造成损失,也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

  •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违法行为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及违法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依法履职,避免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犯罪责任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和受贿罪,根据不同情节可处以不同刑罚。行政责任则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行政处分。

  • 贪污罪与滥发补贴的区别

    贪污罪与滥发补贴的区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贪污罪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涉及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等;而滥发补贴构成的是滥用职权罪。文章详细列举了贪污罪主体的不同情况。

  • 一、反渎局的受案范围
  • 玩忽职守罪的作为与不作为的定义
  • 渎职罪英国怎么判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