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在购买号码时必须进行实名制登记,仅仅进行登记是不够的。
虚拟运营商是指与电信运营商在某项或某几项业务上合作的合作伙伴,拥有相应的能力(如技术能力、设备供应能力、市场能力等)。电信运营商根据一定的利益分成比例,将业务交给虚拟运营商来发展,以便自身能够专注于更重要的工作,同时也直接发展自身的用户。
虚拟运营商类似于代理商,他们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基础运营商那里承包一部分通信网络的使用权,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码、营销和管理体系向消费者销售通信服务。
工信部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向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2016年,虚拟运营商将迎来正式牌照的发放。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2016中国虚拟运营发展论坛上指出,虚拟运营商试点两年来推动了电信行业的创新,但也存在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和违规率高的问题。
消费者可以从虚拟运营商处获得更多样化的服务,同时有望获得更多免费的服务。为了竞争,虚拟运营商完全可以推出免费产品,并通过其他服务盈利,类似于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上的运营模式。虚拟运营商可以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和细分市场,例如专注于手机游戏的虚拟运营商可以让用户在玩游戏时免流量,通过广告等其他业务创收来补贴免费的流量成本。这种经营方式对传统收费模式进行了颠覆,为电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将带来通信行业的新一轮变革,预示着电信行业的免费时代即将到来。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问题。企业向顾客提供预储值服务并承诺优惠,若吸纳资金数额较大且未经审批,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如果仅为顾客办理会员卡用于打折等合法经营行为,则不构成非法集资。非法集资通常涉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集资者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等
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及其法律效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集资行为涉嫌集资诈骗罪,并受到《刑法》的明确处罚。受害者报案有助于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制裁,维护受害者的权益并促进法治建设。
刑法中非法集资的判决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解释,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单位在100万元以上等情况下,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解释了集资诈骗的数额认定标准。最终,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还需考虑资金用途、归还数额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
非法集资所涉及到的两大罪名,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两者虽然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但在目的和主观上存在差别。文章还介绍了非法集资类案件的五大特点,包括涉案投资人、被害人人数与投资金额的同向上升,以及影响范围的广泛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