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于2003年4月13日与被告代理人商谈购买被告开发的商品房合同具体条款。双方最终确定合同内容为原告购买被告的一套商品房,房屋座落于朝阳区西大望路19号,房号5号楼2单元601室,房屋总价款813499元。原告于4月13日交纳首付款200000元,5月31日交纳93499元,余款520000元通过银行贷款取得。双方还约定了格式合同之外的一些补充条款。
双方口头达成一致后,被告让原告在《商品买卖合同》(合同号267716)上先签字,并让原告交纳20万元首付款和407元印花税,被告向原告出具了收款收据。被告在收到原告的首付款后,将原告已事先签好字的合同拿到公司盖章,但被告不同意原告事先与被告代理人谈好的协议,拒绝在合同上盖章。基于此情形,原告对被告的诚信产生怀疑,随后对被告所售项目进行了更多了解,得知该房地产用地为原北京化工厂用地,与被告事先介绍的不一致,原告开始担心房屋周边环境质量问题。
因此,原告于2003年4月15日向被告提出解除合同并退还首付款。被告委托的赵律师表示开发商还没有签字盖章,合同还没有成立,谈不上解除,更谈不上违约金。4月19日,赵律师又表示,开发商准备签字盖章,合同成立后,如想退房,按原告违约处理,原告应给付被告32000元违约金。原告不同意被告的要求,坚持退全款,双方因此产生争议。原告多次与被告协商未果,于是原告于5月29日向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
由于原告只拥有被告未盖章的复印件,而被告掌握着一式四份的合同原件,原告只能以不当得利要求被告返还200000元预付款。然而,被告收到起诉书后盖章,使合同生效,原告只能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返还200000元首付款及407元利息。解除合同的理由是被告未告知该商品房是在原化工厂基础上兴建的。
2003年6月1日,《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实施后,原告在律师建议下前往朝阳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抵押登记科,了解到自己所购房屋土地及在建工程已经在2002年10月24日被开发商抵押给中国工商银行九龙山支行。得知这一消息后,原告在庭审前即6月25日变更了诉讼请求,要求确认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无效,除返还首付款、赔偿利息损失及税金外,还要求被告赔偿购房款一倍的数额。原告的理由是被告在转让该房屋时没有告知抵押的事实,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有权要求双倍赔偿。
关于房租合同提前退房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双方协商一致退房,则不构成违约;若一方单方面决定退房,则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法律规定包括合同变更条件、合同约定解除、违约责任和拒绝履行等方面。
我国《合同法》中合同解除的相关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当发生不可抗力等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有所不同,前者是法律直接规定的条件,后者需要双方约定。此外,解除权会在一定条件下消灭,例如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届满而当事人未行使或对
原告因购买被告开发的商品房而引发的合同纠纷。原告已按合同约定完成付款义务,但被告未能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验收合格的房屋,且未取得合法的交付使用证,导致原告无法合法入住。原告提出了多项诉讼请求,包括继续履行合同、支付延迟收房的利息和违约金、补偿金,以
海事法院对海运合同的管辖权问题。海事法院管辖范围包括水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船舶相关纠纷案件等。海事诉讼管辖具有专门管辖、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等特别规定,原告可就被告原则进行起诉。在适用管辖权时,应先适用民事诉讼法,再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