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向其他保证人行使追偿权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规定,保证人在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后,有权向其他保证人追偿,不受债权人是否在保证期间内向未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主张过保证责任的影响。该批复自2002年12月5日起施行。
1、担保人已经承担了担保责任
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前提条件是担保人已经承担了担保责任。在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之前,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在此阶段担保人不具有向主债务人追偿的权利。只有在担保人实际承担担保责任后,才能行使追偿权。
2、担保人行使追偿权不能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期间。该期间应当从担保人承担责任完毕之日的次日起开始计算。如果担保人行使追偿权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
3、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须主观上没有过错
担保人对债权人享有主债务人的抗辩权,担保人应当以主债务人所有的抗辩对抗债权人的清偿要求。如果担保人怠于行使主债务人的抗辩权,而对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时,担保人不得对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
一般情况下,担保责任的承担与债务人债务免除之间有因果关系,追偿权才能成立。如果债务人的债务免除并非担保责任承担的结果,则保证人不享有追偿权。另外,担保人在承担担保责任时有过错的情形也会影响追偿权的行使。
担保追偿权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从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计算,主债务诉讼时效届满后,担保人可主张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同时存在保证人优先行使追偿权的例外情形。担保人在行使追偿权时需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如果未主
反担保在法律中的适用以及反担保与担保的区别。反担保是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要求债务人提供对第三人的担保。担保合同纠纷中,反担保适用担保法的规定。反担保的担保对象是担保人对债务人的追偿权,与担保的担保对象不同。此外,担保合同的当事人因担保方
新《民法典》下欺诈担保的判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新的司法解释取代旧《担保法》及其相关解释,解决了冲突条款问题。欺诈担保定义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串通欺骗担保人提供保证的行为。保证人在特定情形下免责,并享有追偿权和参与破产财产分配的权利。
公积金贷款是否需要提供反担保人以及反担保和担保的区别。在我国,公积金贷款需要提供担保,但对于是否需要反担保并没有明确规定。反担保适用于担保法规定,其担保对象是担保人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反担保合同与担保合同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和担保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