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 > 探望权的主体范围

探望权的主体范围

时间:2025-02-27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1608
探望权,亦称探视权或全面交往权,主要是指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享有对该未成年子女进行看望并与之保持直接联系及交往的权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探望权的主体范围内容。

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根据这一规定,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

探望权与直接抚养权

从子女抚养的角度来看,探望权与直接抚养权相对应。在夫妻离婚后,如果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那么这个直接抚养方就成为主要的亲权承担人(即监护人),获得了直接抚养权。婚姻关系的终止通常会导致共同生活的基础消失,这将对非直接抚养方行使亲权带来一定的限制(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为了补偿,法律赋予了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探望子女的权利。一旦确定了直接抚养权,探望权就会产生(能否圆满行使则另当别论),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根据法律规定自动获得探望权。而且,探望权的行使并不以承担抚养费和未再婚为前提。因此,可以看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是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而直接抚养方则是探望权的义务主体,应该协助探望权的行使。

探望权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父母子女不仅包括婚生子女与父母,还包括非婚生子女与父母、养父母养子女以及同意继续抚养的、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

探望权的赋予对象

探望权通常只赋予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这是亲权的自然延伸。然而,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应该考虑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情感需要。首先,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一对夫妇通常只生育一个孩子,如果不赋予祖父母、外祖父母一定的探望权,就违背了基本的人情,也与我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和善良风俗相违背。其次,现行的婚姻法规定了祖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抚养和赡养义务,继承法也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是第二顺序继承人,而孙子女、外孙子女则是代位继承人。但是,如果他们之间没有互相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就很难保证他们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探望权的立法目的

此外,根据探望权的立法宗旨,法院赋予离婚后的父母一方探望权,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子女的最大利益。探望子女是基于亲子关系所衍生的自然权利,不仅是父母的权利,更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探望权的行使应该考虑到对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利益,而不是以父母的利益为出发点。总之,探望权制度的设立是以保护未成年子女权益为最终目标。基于对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虑,未成年子女应该有权向法院请求与父母见面。遗憾的是,婚姻法在规定父母的探望权时,并没有从被探望子女的角度作出相应的规定。因此,在现行的立法中,本应成为探望权的主体之一的子女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客体(至少从生硬的法律文本来看是这样)。

对探望权的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在确定探望方式和时间时,应该考虑到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情感需求。在特殊情况下,应该有条件地赋予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权利,比如曾经与孙辈长期共同生活,感情深厚,多代单传等。同时,立法和司法实践也需要特别关注未成年子女的探望权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祖母是否享有对孙子的探望权

    祖母是否享有对孙子的探望权问题。虽然我国《婚姻法》未明确规定隔代亲属的探望权,但在具体个案中,正确行使探望权有助于子女身心健康。同时,探望权是自动享有的,受阻时可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救济,强制执行措施包括说服、教育、警告以及拘留、罚款等,但不能对子女人身

  • 探监费用的相关规定

    探监费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未决犯,家属无法直接探望,只能通过律师了解情况;而已判刑关在看守所的罪犯,直系亲属可以探视,需携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在监狱服刑的罪犯,除直系亲属外,其他亲属或有帮助的人经过监狱批准也可以进行会见。

  • 探望权的主体范围

    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的探望权问题。婚姻法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直接抚养方则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包括非婚生子女与父母、养父母养子女以及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同时,文章也讨论了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

  • 探望权可以单独提起诉讼吗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

  • 离婚后探视时间规定是怎样的
  • 一方自愿放弃探视权具备法律效力么
  • 拒绝前夫对孩子十岁探视合理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