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是一项基本权利,除非法院有相关禁令,否则被遗弃的一方仍然有权利探视孩子,并且有资格争取这个权利。
根据实践中的相关行为,只有满足法律规定的遗弃罪构成要件,才可能涉嫌构成遗弃罪。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节对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
1. 客体要件: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中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的平等权利。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并明确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扶养义务。如果有负担能力却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就侵犯了这些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遗弃行为常常对被害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引起舆论谴责,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打击遗弃犯罪有助于创造一个养老有保障的社会环境,保护妇女、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2. 客观要件:遗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并且情节恶劣。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指的是具备以下情况的人:(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而不能自理;(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除了具备这些情况的家庭成员,不会涉及遗弃问题。
3. 主体要件: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并具备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遗弃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没有扶养义务,或者彼此之间不存在扶养关系,就不会涉及遗弃问题。
4. 主观要件:遗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多种多样,例如将年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以离婚为借口不给予所生子女抚养,为了创造再婚条件而遗弃儿童,或者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配偶等。总之,遗弃者都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或其他卑鄙动机。
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并且情节恶劣。
我国刑法中关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者的法律定性。绑架并杀害被绑架者构成绑架罪,且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犯罪分子将被判处死刑。文章还介绍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逼取债务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犯罪目的和侵害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故意伤害罪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依据刑法,追诉标准按法定最高刑确定,不同刑罚有不同追诉期限。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更高刑期则对应更长的追诉期限。追诉期限可因案件立案后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而未立案等情况而延长。
将孤儿送到福利院是否构成遗弃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负有扶养义务的情况下拒绝扶养才可能构成遗弃罪。文章还讨论了遗弃罪的犯罪未遂认定问题,包括如何判断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以及如何区分犯罪未得逞与犯罪中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