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通过欺骗的方式处分合伙财产的行为被认定为无效。此举违反了合伙协议的规定,其他合伙人有权根据合伙协议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当合伙人违反合伙协议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擅自处分合伙财产,给合伙企业或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时,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合伙企业的财产处分通常由个别合伙人实施,但需得到全体合伙人的授权,因为合伙财产具有共同共有的性质。
根据国际通行的规则,当个别合伙人未经全体合伙人授权,擅自处分合伙财产时,需根据受让人是否为善意进行区分。善意受让人是指在受让合伙财产时,不知道并且没有合理理由认为该财产是合伙财产,或者虽然知道是合伙财产,但不知道并且没有正当理由认为合伙人无权处分该财产。根据保护善意受让人的法律政策,合伙企业不得以个别合伙人未经授权擅自处分合伙财产为由,主张其处分行为无效。这一政策不仅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促进交易开展,而且有利于合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应遵循管理参与权与事务授权、共同经营的基本准则。全体合伙人应享有同等的管理参与权,原则上,合伙企业的一切事务应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然而,事实上,要求全体合伙人对所有事务做出一致决议是困难的。因此,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全体一致的决议,将部分或全部日常事务的决策权委托给一名或数名合伙人。这些合伙人可代表合伙企业对外行事。在此,合伙企业事务指的是合伙企业的全部日常事务。
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债务的承担方式。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合伙企业财产承担债务为前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其认缴的出资额;特殊普通合伙中,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合伙人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责任限于财产份额。这些规定
财产分割后原合伙合同是否解除的问题。依据合伙企业法和合同法的规定,财产分割只能在合伙企业注销前进行,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合伙合同解除。合伙企业解散程序包括解散事由、清算人的确定、清算事务、合伙企业财产清偿顺序、解散后原合伙人的责任及清算报告。
合伙人个人财产清偿债务的顺序问题,指出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的原则,并存主义和补充连带主义是其中的两种。我国采取补充连带主义原则,即合伙债务的清偿应首先使用合伙财产,不足部分由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此原则既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又界定了合伙财产与合伙人个人财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继承规定。普通合伙人退伙或死亡时,继承人需决定是否成为新合伙人并遵守相关规定。有限合伙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其在企业中的份额。制定合理的继承处理办法有利于保护合伙企业及其债权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