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时间:2025-05-01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2588

在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再有权利提出回避申请。回避申请是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但其行使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事后提出回避申请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事先知道回避情况存在,但因不满结果而提出回避申请。

对于这种情况,应视为当事人放弃了申请权。为了确保程序有效进行,当事人有义务随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阻止无效程序的开始。如果当事人事先知道回避情况存在却选择不提出异议,这只能表明其有不良动机,法律不会允许人们出于不良动机而获利。

(2) 回避情况事后才知道,当事人因此提出回避申请。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告知回避申请权利,当事人可以在行政救济程序中将其作为程序违法的理由提出。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已经告知回避申请权利,那么当事人可以视为放弃了回避申请的权利。

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下做出的行政行动的效力

应当回避但未回避的行政行动可能会受到质疑。回避的目的是防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能做出偏私的决定,因此,这并不意味着有偏私情况下做出的行政行动一定是不公平的。然而,对于一个有偏私情况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未回避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尽管在法律上可能是合法的,但人们可能会感到恶心和排斥,就像在享用美食时吞下一只苍蝇一样。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偏私情况意味着他们已失去作出裁决的资格,一个没有资格的人所做出的裁决如何能够有效呢?因此,未回避而做出的行政行动应当可撤销,除非当事人放弃申请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意义及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检察官回避制度是一种诉讼制度,旨在确保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处理中保持中立地位。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包括回避主体是行使职权的检察官,产生回避的原因不仅限于亲属关系,核心是对检察官职权的法定限制。该

  • 公诉案件检察院不同意抗诉的应对措施

    公诉案件检察院不同意抗诉时的应对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应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申诉或控告。申诉处理程序需及时处理,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申诉进行审查并及时通知相关机关纠正。

  • 行政处罚案件立案时限

    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时限及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七条,立案时限通常为7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需遵守相关法规,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证件。处理证据时,可采取抽样取证方法,当事人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

  • 律师函的法律效果及解决纠纷的方式

    律师函的法律效果及解决纠纷的方式。律师函是一种警示行为,虽不产生法律后果,但能警示对方采取法律行动。收到律师函后,当事人可选择协商或不理会,若选择不理会且对方提起诉讼,则可能进入诉讼程序。因此,当事人应认真对待律师函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纠

  • 小额速裁程序能否缺席审理
  • 对查封财产当事人可以同意变卖吗
  • 回避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价值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