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庭“冷暴力”和第三者插足已成为导致婚姻破裂的两大主要原因。然而,在离婚案件中,这两种因素往往难以获得确凿证据。所谓“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中虽未发生暴力冲突,却缺乏语言交流和夫妻生活。以往的离婚诉讼中,法院通常以“感情破裂”为离婚的标准。许多妇女以遭遇“冷暴力”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声称丈夫对自己感情冷漠、夫妻生活不和谐。然而,由于难以举证“感情确已破裂”,男方又不同意离婚,这使得法院难以支持妇女的诉求。为维护妇女权益,海淀法院民二庭确定了一项判案原则:妇女应享有和丈夫和谐沟通感情的权利,并拥有健康性生活的权利。因此,当男方以“冷暴力”形式任意损害女方权益时,女方提出离婚的请求,法院将以此为重要依据依法判决离婚。
在涉及第三者插足的离婚诉讼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无过错一方要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必须举证证明对方存在与他人同居等过错行为。然而,在实践中,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证据十分困难,因此很难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淀法院完善了取证原则,采取更加灵活的认证规则。只要无过错方初步证明存在第三者,举证责任就应归于有过错的一方,由该过错方提供证据证明没有第三者的存在。对于文化程度低或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的妇女,法官将在保持中立立场的前提下,在法庭上对无过错一方妇女进行举证指导,以确保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其能够获得应得的精神损害赔偿和子女抚养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谭*桂表示,尽管民诉法确立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实践中,法官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考虑到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不同。从目前来看,海淀法院的新规并没有推翻“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要求外遇一方自证清白之前,仍需要无过错方提供对方有出轨行为的基本证据。法院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推定是否存在第三者。如果推定成立,被推定方需要进行反证以主张自己没有过错。这一过程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并不相悖。
家庭冷暴力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了提醒惩罚、不管不顾和听之任之三种常见的家庭冷暴力行为。律师解读了冷暴力的目的和意义,既是为了控制和惩罚对方,拒绝沟通,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避免矛盾冲突和无能感的困扰。
家庭冷暴力的法律途径。离婚诉讼被作为终结家庭冷暴力的直接方法,被当事人广泛采用。离婚制度作为解除婚姻关系的手段,受害者可通过此途径摆脱暴力环境并保护自身权益。通过法院审理,受害者可获得解除婚姻关系的救济。
家庭“冷暴力”的分布特征、行为特征和法律规制中的问题。家庭“冷暴力”具有普遍性和集中性,表现形式多样,如冷嘲热讽、不理不睬等。当前法律对“冷暴力”没有明确的规定,仅对身体的侵犯即“热暴力”进行规定,存在法律漏洞。
家庭“冷暴力”和第三者插足在离婚案中的证据难题。冷暴力表现为夫妻间缺乏交流和性生活,难以举证导致离婚案件中的证据不足。对于第三者插足问题,海淀法院完善了取证原则,采取灵活的认证规则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专家表示,法院在实践中可根据经验和生活常识进行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