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工伤鉴定标准的法律解读
时间:2025-04-06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我国劳动者里面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员以外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说的,如果在工作中临时工受到了伤害也是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及鉴定的,那么临时工工伤鉴定的标准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临时工的定义和劳动关系
根据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规定》,临时工是指在用人单位使用期限不超过1年的人员,主要用于临时性、季节性生产岗位。与正式工和合同工不同,临时工在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权益和政府管理方式上都有所不同。然而,自1995年开始实施的《劳动法》全面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度,使得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都应遵循平等的原则,包括那些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只是暂时性工作岗位上的职工。
工伤认定的依据
根据我国2011年1月1日实行的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一般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应当被认定为工伤: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这包括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等类似伤害。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是两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同时还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负伤、致残或者死亡。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这指的是非工作时间内,从事为启动或关闭机器、收拾与工作有关的工具等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的职工,在这段时间内受到事故伤害。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这要求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同时具备,并且伤害是来自本单位或者外界的“暴力、意外等”所致。4. 患职业病的。这指的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5.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这包括因工作原因外出,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时下落不明的情况。6. 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亦可认定为工伤。这指的是从居住的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必经路途,在合理时间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这是一条法律上的兜底条款规定,根据工伤事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其他法律法规做出相应调整,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也应当纳入工伤范畴中。根据以上规定,临时工在工伤认定上与正式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保障。无论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只要满足工伤认定的条件,临时工也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