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合伙的立法中,为了防止有限合伙人利用其承担有限责任的地位为自己谋利或损害其他合伙人的利益与保护债权人利益,一般都有禁止有限合伙人参与合伙经营的规定。
在德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有限合伙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采取了较宽容的态度,一般允许有限合伙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而不剥夺其有限责任。
在1916年以前,美国对有限合伙人的参与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有限合伙人只有严格遵守法律的限制才可以享受有限责任。有限合伙人绝对不能以代理人或其他身份去执行合伙的业务,也不能参加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否则,只要第三人能够证明有限合伙人的某些行为构成了对经营管理的介入,有限合伙人就要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为了保护有限合伙人的权益,美国对有限合伙法进行了修改。1916年的《统一有限合伙法》规定只有明知有限合伙证书,申明的事实不真实的有限合伙人才丧失有限责任。在1976年的修订版中,对有限合伙人的责任进行了限制,只有对实际知道其参与了合伙事务控制的债权人才需要承担责任。1985年的修正案进一步拓展了有限合伙人的权利,附加了一些其他的合伙人权利。2001年的修订则规定即使有限合伙人参与了有限合伙的管理和控制,也不再承担无限责任。
我国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赋予了有限合伙人8种权利,但在判断标准上采取的是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信赖标准”,并没有采取“控制标准”。这一法律对于有限合伙人参与合伙事务的管理进行了限制,但也赋予了一定的权利,以保护有限合伙人的利益。
然而,目前我国法律不够完善,有限合伙人仍然面临信息不对称性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制度,赋予有限合伙人一种类似公司股东但又不等同于公司股东的权利,适当拓展有限合伙人的经营管理权限,使其不再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局外人。可以设立类似于以合伙人组成的管委会或咨询会等内部常设机构的形式,以确保有限合伙人适度参与合伙事务的管理、及时获得企业经营信息,从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均衡权益和责任,产生有效的监控和激励作用,保持合伙企业经营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有限合伙人的撤销权行使方式,包括撤销侵权行为、撤销受委托人的执行权以及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的区别。在债务承担、关联交易、竞业禁止、财产份额出质和转让以及出资方面,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存在显著差异。
有限合伙撤股的法律程序及有限合伙公司的法人属性。有限合伙撤股的情形包括合伙协议约定的撤股事由、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等。撤股程序需根据合伙协议约定进行,合伙人违反规定应赔偿损失。此外,合伙组织具有独立性、合伙财产共有性、对外承担责任独立性等特征,而有限合
新《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合伙企业主要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两种类型,前者由普通合伙人组成,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后者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认缴出资额。此外,合伙企业具有由各合伙人组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私募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条件。自然人作为有限合伙人需满足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一定金额等条件,同时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另外,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包括至少两个合伙人、书面合伙协议、出资等。相对于公司类企业,其设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