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确定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该协议在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达成一致后,经双方签字确认即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遗赠人一般指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立生活存在困难需要他人照顾的老人,而扶养人则是遗赠人的亲属、邻居或朋友等。遗赠扶养协议规定了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需要强调的是,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因为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已经存在法定的互相扶养和继承的权利义务关系,不需要通过协议来确定。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这种情况一般适用于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来源困难的鳏寡孤独的“五保户”老人。遗赠扶养协议规定了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目的是保障那些没有法定赡养义务人或无法履行赡养义务的孤寡老人以及无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的生活。在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被扶养人可以与公民或集体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协议应明确扶养人承担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遗赠人应将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赠送给扶养人。如果扶养人或集体组织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导致协议解除,其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且一般不予补偿;如果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导致协议解除,应偿还扶养人或集体组织已支付的供养费用。
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之间的关系。公民可通过立遗嘱指定财产继承人,同时也可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当两者存在抵触时,遗赠扶养协议优先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部分或全部无效。案例中,莫某遗嘱与遗赠扶养协议相抵触,法院最终依据协议判决遗产归属。
继承权的主体、实现条件、继承顺序等相关内容。继承权主体包括法定继承人、遗嘱指定的继承人以及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实现继承权需满足继承人在主体范围内、未丧失继承权、继承内容合法等条件。遗产按照配偶、子女、父母等顺序继承,遗嘱指定的情况除外。在遗产分
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的意义和目的。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为保障遗赠人和扶养人权益而提供的服务,旨在证明遗赠扶养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办理公证需遵循老有所养、平等自愿等原则,并提交相关证明和材料。遗赠扶养协议保障主要体现在协议形式和法律保护方面。
继承法中的均等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遗产分配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均等分得遗产,但生活有特殊困难或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可考虑多分或少分。小王的大哥因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应获得更多遗产份额;而小王尽主要扶养义务并共同生活,亦可获得更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