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是由村民大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决定的。如果在征地过程中,村民没有及时收到征地补偿费,他们可以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反映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如果村民委员会没有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相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负责调查核实,并责令依法公布。如果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征用土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符合法定的程序。缺乏法定程序的情况下进行土地征收是被严格禁止的。征用土地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拟征用土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征用土地方案。
将征用土地方案报送有批准权限的上级政府进行审批。
市、县人民政府对经批准的征地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和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登记情况,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该方案将征地方案中确定的各种补偿费用分配给各所有者和使用者,并具体落实人员的安置方案。
征地补偿费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部支付。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后,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组织有关单位对被征用的土地进行清理。
未过户的小产权遇拆迁,原房主来争夺补偿款怎么办(《物权法》于2020.12.31失效)
未过户的小产权在拆迁时,原房主来争夺补偿款的法律问题。在《物权法》失效后,依据不动产登记制度,产权归属以登记为准。如未过户,产权仍归原房主所有。出现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通过诉讼解决。同时,《民法典》对不动产物权也有相关规定。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我国土地征收中胎儿、新生儿是否能获得土地征收补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胎儿在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况下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因此在土地征收中也可能有相应的补偿权益。同时,文章还就征地补偿款的分配争议问题提供了详细解答,包括嫁城女及所生子女、入赘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