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查阅案件材料:辩护律师可以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
2. 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可以与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诉讼代理人经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3. 调查和收集证据材料:辩护律师可以调查和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
4. 提出辩护意见、代理意见或申诉意见:辩护律师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辩护意见、代理意见或申诉意见。
5. 反映意见:辩护律师可以向人民检察院反映意见。
6. 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
1. 义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辩护人特别是辩护律师,在接受委托或者指定后,有义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并负责到底,除有法定情形外,不得拒绝辩护。
2. 不得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如果实施这些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3. 不得提供虚假证据或隐瞒事实:辩护人不得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事实以及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
4. 保守秘密:辩护人必须保守履行辩护人职责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我国法律对于外国人犯罪的规定。包括外交代表刑事管辖豁免、涉外刑事案件的处理、领域外外国人对我国国家和公民犯罪的处理以及根据国际条约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案件等方面。对于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行为,外国人在受到外国审判后,仍可根据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已受刑罚
法庭上自行辩护的相关问题,指出辩护形式和策略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在庭审中,应注意措辞清晰准确,对起诉书中的观点和证据进行逻辑和证据分析,并充分准备相关知识和了解法律法规。对于刑事案件被告人,建议委托专业刑事辩护律师进行辩护。
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委托律师的相关事项。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有权委托律师并需出具授权委托书,协商服务费问题。如果是自诉案件,受害人可以选择律师进行辩护,但在公诉案件中,由于起诉人为检察机关,受害人无需委托律师。
新《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包括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适用范围、被告人提出审判前供述非法取得的程序、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调查以及对证据的调查核实等方面的内容。该规则主要适用于审理过程中出现的非法证据,如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口供或以不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