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撤回通常只适用于书面形式的承诺。对于口头形式的承诺,一旦发出就立即到达要约人,因此不存在撤回的可能性。具体撤回承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撤回承诺应以通知的形式由承诺人向要约人发出。撤回通知应明确表明撤回承诺,表达不愿意成立合同的意思。否则,撤回承诺将不产生效力。
由于承诺一经送达要约人即发生法律效力,合同也随之成立。因此,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在承诺到达要约人之前或同时到达要约人,才能防止承诺生效。
承诺撤回是指承诺人在承诺发出后、承诺生效之前,通知要约人收回承诺,以消除承诺的行为。根据《合同法》第27条的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承诺撤回是阻止承诺生效的唯一原因。
承诺撤回是受要约人(承诺人)在承诺发出后、承诺生效之前采取的行为,通过此行为将承诺取消,使其失去效力。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并且按照通常情况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导致承诺超过期限到达要约人,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不接受该承诺,否则该承诺仍然有效。
承诺通知在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应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如果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承诺应根据以下规定到达:
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时,承诺应立即作出,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时,承诺应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要约以信件或电报方式作出时,承诺期限从信件载明的日期或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如果信件未载明日期,则从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时,承诺期限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如果承诺不需要通知,则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要求,承诺行为即时生效。
承诺的有效性条件,包括承诺主体、时间、内容与方式。有效的承诺需由受要约人或其代理人作出,并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内作出。承诺需无条件接受要约的所有条件,任何超出规定或内容不一致的承诺都不被视为有效。承诺方式可以是明示或默示,但如果没有约定或习惯做法,仅仅通
关于承诺迟到在法律上的后果。在《合同法》规定下,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的承诺,如果因非自身原因导致迟到,仍可视为有效承诺;若是自身原因导致,原则上不被认可,但要约人可以选择接受。此外,对于不在规定范围内的迟到承诺,建议适用相关规则。承诺是合同成立的
中国反倾销条例中关于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的规定,包括征收反倾销税的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时长。当倾销和损害可能重新出现时,征收期限可延长以保护国内产业。此外,文章介绍了产品成本的分类,包括制造性成本和服务性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这些成本对商品价格和
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在起止时间和范围上的差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出生时开始至死亡时终止,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则从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失。不同法人之间的权利能力范围各不相同,受到法律和章程的限制。此外,自然人和法人各自享有特定的权利,如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