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约纠纷中,当涉及到要约是否附有保留条件时,举证责任成为争议的焦点。附有保留条件的要约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要约,而是要约邀请。通常情况下,要约和要约邀请的界限是相当明确的,不容易混淆和争议。然而,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关于要约是否附有保留条件的争议。例如,原告主张已经对被告发出的要约作出了承诺,因此合同已经成立,而被告则主张要约中附有保留条件,例如在要约中注明“以未出售为条件”等,因此自己的提议只是要约邀请,合同并未成立。
在发生上述争议时,被告有责任举证证明要约附带有保留条件的事实。因为要约中包含订立合同最基本条款的事实构成了要约的要素,原告有责任举证证明这一事实。而存在保留条件的事实则是妨碍要约成立的事实,因此被告有责任举证证明这一事实。此外,相对于要约来说,附带保留条件是例外情况,这进一步说明了被告有责任举证的理由。
在要约或承诺发出后,行为人有权撤回,但必须在要约或承诺到达对方之前通知对方。当涉及到要约或承诺是否已撤回时,举证责任成为争议的焦点。主张已经撤回要约或承诺的一方有责任举证证明已经发出了撤回通知,并且该通知在要约或承诺到达之前发出。他可以通过证明以比要约或承诺更快的方式发出了撤回通知来证明这一问题。
在承诺到达纠纷中,承诺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是构成承诺的必要条件。当涉及到承诺是否在要约有效期限内到达时,原告主张合同已经成立,因此有责任举证证明他在要约有效期内发出了承诺。一旦这一事实被证明,被告主张未收到承诺或承诺迟到时,有责任举证证明这一事实。因为承诺的信件或电报在发出后,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合理期限内送达受件人,遗失或误送等意外情况极为罕见。相对于邮件在合理期限内送达来说,遗失或误送等属于例外情况,因此原告无需举证证明这些例外情况。
要使因投递工作失误而导致承诺迟到失去效力,要约人必须在接到承诺后立即将情况通知受要约人。因此,当原告证明他在要约有效期限内发出了承诺的邮件后,被告主张承诺迟到时,不仅需要证明邮件因邮局方面的送达失误而逾期到达,还需要证明他已采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了受要约人。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相邻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主要依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进行解读。阐述了相邻关系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如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以及相关的举证责任和常见的相邻关系类型。在解决相邻关系问题时,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
产品瑕疵的诉讼时效规定、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责任性质的差异。文章介绍了两者在责任性质、责任主体、权利主体、归责原则、免责条件、诉讼管辖和举证责任等方面的不同。其中,产品缺陷责任属于特殊侵权责任,而产品瑕疵责任属于民事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