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法修订草案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和植物新品种保护进行了重要调整。
考虑到我国种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全面废除审定制度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新修订的种子法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在保留现行审定制度的基础上,减少了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的种类,由过去的28种减少到5种。同时,对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进行了规范,并开设了绿色通道。未来可能会逐渐过渡到以登记为核心,但必须确保用种安全底线不被突破。
新修订的种子法设立了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制度,旨在从源头上杜绝仿冒套产品进入市场。这一制度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为建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同时,该制度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农户和企业提供正确导向,有利于维护种业安全、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
新修订的种子法增加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内容。草案提出了实质性派生品种的概念,旨在抑制低水平剽窃现象,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原始创新。具体哪些作物需要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将由农业部和林业部制定相关规定,以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种子法修订大记事:
-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种子法。
-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种子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 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种子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计算方法、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对于未销售的伪劣卷烟等,按照实际销售价格或查获地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零售价格计算。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包括非法经营数额、卷烟数量及此前行政处罚情况。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非法经营与合同解除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涉及刑事与行政违法性的一致性及主观故意的营利目的。只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否则只会受到行政处罚。因此,在合同解除问题上,因非法
虚假广告的法律处罚。根据《新广告法》相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属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可责令停止发布并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广告费用计算情况而定,严重情况可吊销执照。涉及犯罪将追究刑责。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否则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需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