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与被告于1999年结婚,此前被告从自己的单位分得一处公房。1999年,该公房进行了改制,被告以成本价出资购买。2008年,原告与被告的婚姻破裂,原告提出离婚申请。案件焦点在于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告认为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理由是:1999年结婚后以成本价购得。被告则认为该房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的理由是:虽然是婚后购得,但是使用个人积蓄进行购买,购买的是婚前承租由单位分配的公房。一审法院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被告提出上诉。
朝阳区道家园12号楼107房产属于上诉人个人财产。上诉人提交了1996年借款的审计报告、公房承租合同、房改时的购房协议及交款收据等证据。被上诉人无权分享该房产。
该房属于上诉人婚前承租单位公房转化所得。1988年,上诉人的工作单位分给上诉人一处职工宿舍,位于海淀区。1994年,单位将上诉人调换到现在的住房。1999年之前,上诉人以低租金承租方式使用该房屋。1999年,上诉人所在的单位按照国家房改政策出售该房产,上诉人以婚前个人财产购买了该房产。1997年3月28日,双方结婚,自结婚到购房,婚姻时间很短。在购房前的1998年3月,被上诉人查出病,被上诉人的单位效益不好,每月只发放200元生活费,不够吃药和就医,其他家庭开支全部由上诉人负担,双方实行的是财产AA制。被上诉人没有其他收入,直到2003年分居,被上诉人对购房没有任何投入。购房款是上诉人婚前自己的积蓄,来源是上诉人在1996年借给一家企业97750元,1999年陆续交付了房款46962.79元。
根据房改政策及司法解释规定,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个人财产购买的房改房应当认定为个人财产。
1、关于机动车的分配:昌河车早已转卖,用转卖所得购买了现在的丰田车。原审将早已转卖的车辆(三万元已用于购买丰田车)再次计入分配财产,违背了婚姻法夫妻离婚程序中需要分割的财产应是离婚时现存的财产,已经用于消费或消耗的财产不可能再通过推算的方式拿来再分配。
2、被上诉人所述2007年2月15日账和2007年3月账,不是家庭共同收入,仅是与其他公司的业务往来账,只是个流水账,并非可以分割的实际财产。原审将早已过时的流水账拿来当现金分配是错误的。
3、被上诉人在十八里店有一处住房,一直出租收益。离婚后,被上诉人应当搬至自有住房。原审判决离婚不离家不利于社会稳定。
4、上诉人年事已高,退休工资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唯一用于居住的房屋被判决给对方三十多万元。生活住宅并非投资性收益,在离婚分割时应区别对待。
法院如何处理涉及财产分割的离婚纠纷案件以及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法院在综合处理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时,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应注意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内容、关注继承权约定和避免逃避债务等法律风险。
签订财产协议、赠与协议的相关要点和法律规定。财产协议应采取书面形式,只要双方签字即具法律效力;履行协议时,应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并约定违约金。赠与合同公证后不可撤销,但赠与人在财产权转移前可撤销赠与,建议约定违约金。未还清房贷的房屋不可加名,加名产权比例
婚前个人财产的范围及相关规定,包括婚前个人财产的定义和范围、《民法典》对此的详细规定以及《民法典》生效前的相关法律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包括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复员军人的相关费用、离婚时的个人物品等。根据《民法典》,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仍属于个
离婚后财产分配准则的法律解析,包括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给予补偿原则和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这些原则在离婚财产分割中起着重要作用,确保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并特别保护子女和女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