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告与被告于1999年结婚,此前被告从自己的单位分得一处公房。1999年,该公房进行了改制,被告以成本价出资购买。2008年,原告与被告的婚姻破裂,原告提出离婚申请。案件焦点在于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告认为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理由是:1999年结婚后以成本价购得。被告则认为该房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的理由是:虽然是婚后购得,但是使用个人积蓄进行购买,购买的是婚前承租由单位分配的公房。一审法院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被告提出上诉。
朝阳区道家园12号楼107房产属于上诉人个人财产。上诉人提交了1996年借款的审计报告、公房承租合同、房改时的购房协议及交款收据等证据。被上诉人无权分享该房产。
该房属于上诉人婚前承租单位公房转化所得。1988年,上诉人的工作单位分给上诉人一处职工宿舍,位于海淀区。1994年,单位将上诉人调换到现在的住房。1999年之前,上诉人以低租金承租方式使用该房屋。1999年,上诉人所在的单位按照国家房改政策出售该房产,上诉人以婚前个人财产购买了该房产。1997年3月28日,双方结婚,自结婚到购房,婚姻时间很短。在购房前的1998年3月,被上诉人查出病,被上诉人的单位效益不好,每月只发放200元生活费,不够吃药和就医,其他家庭开支全部由上诉人负担,双方实行的是财产AA制。被上诉人没有其他收入,直到2003年分居,被上诉人对购房没有任何投入。购房款是上诉人婚前自己的积蓄,来源是上诉人在1996年借给一家企业97750元,1999年陆续交付了房款46962.79元。
根据房改政策及司法解释规定,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个人财产购买的房改房应当认定为个人财产。
1、关于机动车的分配:昌河车早已转卖,用转卖所得购买了现在的丰田车。原审将早已转卖的车辆(三万元已用于购买丰田车)再次计入分配财产,违背了婚姻法夫妻离婚程序中需要分割的财产应是离婚时现存的财产,已经用于消费或消耗的财产不可能再通过推算的方式拿来再分配。
2、被上诉人所述2007年2月15日账和2007年3月账,不是家庭共同收入,仅是与其他公司的业务往来账,只是个流水账,并非可以分割的实际财产。原审将早已过时的流水账拿来当现金分配是错误的。
3、被上诉人在十八里店有一处住房,一直出租收益。离婚后,被上诉人应当搬至自有住房。原审判决离婚不离家不利于社会稳定。
4、上诉人年事已高,退休工资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唯一用于居住的房屋被判决给对方三十多万元。生活住宅并非投资性收益,在离婚分割时应区别对待。
中国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案财产分割的时间问题。没有具体期限规定,双方可协商或通过法院处理财产分割。法院会根据财产情况和照顾子女、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的权益也需依法保护。同时,夫妻可以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属,且承担
离婚时涉及房屋拆迁收入的问题,特别是女方在离婚时关于房屋拆迁补偿的争议。文章讨论了私房拆迁补偿的归属问题,涉及到房屋的户主已去世的情况下的遗产继承问题。法律规定,被拆迁人可获得拆迁补偿,但女方是否属于共同所有人需视其继承的房屋份额而定。同时,文章还涉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的分割协议。男女双方陈XX和刘XX决定离婚,并达成协议:将彩电、冰箱、音响、存款等家庭财产大部分归男方所有,女方只取自己的衣物和书籍;婚前财产归属不变;住房为男方单位所有,离婚后女方将搬出。协议在男方单位工会主持下达成,希望民政机
夫妻在个体经营过程中因共同经营所欠的债务问题。这些债务包括共同从事工商业、农村承包经营等产生的债务。如果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且收入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该债务也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慎重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主要考虑夫妻是否有共同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