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从统计资料分析
时间:2025-03-0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分析
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追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为了反映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各国以及国际经济组织都非常重视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全球跨国公司在海外分支机构的雇员数量约为5400万人,相较于1985年的2200万人有了显著增长。即使与1998年的3600万人相比,增幅也相当可观。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直接创造的就业数量相对稳定。例如,1985年和1995年,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子公司的直接就业数量均为1500万人,直到1998年才有所提升,达到1700万人。而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直接创造的就业增长速度非常快。1985年,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子公司直接创造的就业数量为700万人,到1995年增至1500万人,1998年时达到1900万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中方从业人数由国家统计局每年进行统计和公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随着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断增加,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中方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03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达到863万人,相较于1985年末的6万人增长了超过140倍。从静态角度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相对较低,对就业的直接影响有限。然而,从动态角度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变化速度非常快。截至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相较于1985年增长了90多倍。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量统计的问题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统计的跨国公司对全球就业量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存在一些统计口径过大和过小的问题。统计口径过大指的是统计数据不仅包括了直接就业创造量,还包括了转移就业量,即原有企业转移到外资企业的就业量。统计口径过小指的是统计数据没有包括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就业创造量,即外商直接投资拉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而带来的就业机会。此外,统计数据中没有剔除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而产生的就业损失量和挤出量。例如,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后的裁员和排挤我国企业造成的失业量等等。如果从现有统计数据中减去转移就业量、就业损失量以及就业挤出量,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贡献绝对没有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字那样显著。因此,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统计资料的不完善,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三、全面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效应
为了全面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效应,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就业创造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就业挤出效应和就业转移效应。只有在对这些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以实现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目标。
结论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需要通过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尽管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是显著的。然而,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效应,需要考虑到就业创造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就业挤出效应和就业转移效应等因素。只有在全面分析这些效应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当的政策调整,以实现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目标。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结算问题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的结算问题。规定指出,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商品的结算需扣除代理费用后汇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账户。对于产品由外贸公司收购再出口的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经批准后使用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企业在没有外汇额度收
-
私营企业改制流程
私营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流程以及内资公司转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操作步骤。改制流程包括制订改制方案、职工大会决议等步骤。转为外商投资企业则需要股东会决议、签订意向书、项目建议书审批等步骤。最终领取相应的营业执照。
-
第一章 总则
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会计核算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等。还详细说明了记账与账簿的相关内容。
-
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
苏州市为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保障其合法权益而制定的管理条例。该条例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明确了管理机构和职责,包括市外经贸委及县级市、区对外经济贸易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职
-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入账、结汇流程
-
我国外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含义
-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界定标准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