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抚养权和监护权是两种独立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则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同时,根据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如果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监护人可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担任,但需要经过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抚养权是指父母(包括继父母、养父母)对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拥有该权利的一方或双方在子女成年前有权决定是否与子女共同生活,该权利在子女成年时消失。监护权则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监护权从法理上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但更强调国家对个人的强制性和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性。因此,监护权具有公法上的义务属性。
抚养权通常被视为一种义务,但它也是一种权利,且与人身关系密切相关。抚养权的产生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在民法上,一般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对等的,但抚养权是个例,生父母如果不履行抚养义务,亲生子女不能以此为理由不履行赡养义务。抚养权的权利和义务是基于血亲关系而产生的。
我国法律对抚养权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规定哪些主体有资格担任抚养人、抚养权人之间的优先顺序、抚养权人的范围和抚养条件等。目前,只有《婚姻法》规定了“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作为抚养权的总体基本原则。
离婚时争夺子女抚养权的有利条件。在离婚诉讼中,双方需提供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性格修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状况等方面的证明,以证明能为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的一方更容易得到抚养权。法院在考虑抚养权时,会考虑父母双方的素质、
女方在没有登记结婚的情况下是否能获得子女的抚养权问题。根据不同年龄段子女的具体情况,女方有权要求抚养权。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但在特定条件下可随父亲生活。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父母身体状况、抚养条件等。同时,如果父母
关于起诉争回抚养权的法律时间限制。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审审理期限为六个月,对于抚养权案件也适用此规定。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审理期限为三个月。二审审理期限根据案件类型有所不同,有规定的审理期限可以经批准延长。变更孩子抚养权的条件依据相关规定执行。只有满足
离婚两年多后孩子的抚养权能否变更的问题。抚养权的变更以孩子利益保护和健康成长为原则,若出现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情况,应考虑变更抚养关系。变更抚养关系的条件包括一方患病、虐待孩子、孩子自愿跟随另一方生活等情况。协议变更抚养关系需双方同意且不妨碍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