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的规定,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因此男女双方在18岁时不能结婚。这一规定废止了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例。
新婚姻法对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与1980年婚姻法保持一致,即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法定结婚年龄指的是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换句话说,男女双方未达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超过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没有限制。婚姻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在处理婚事时做出判断,并在婚后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的责任。婚姻法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人口控制和城乡群众的接受程度,符合我国国情。
对夫妻双方分别以所在地的县(市、区)城镇居民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所在地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如果个人实际收入超过基数,还需要额外缴纳超过数额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如果夫妻超生两个及以上子女,按照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乘以超生子女的数量计算社会抚养费。如果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生育第一个子女,或者违反《条例》规定不满足间隔年限生育,当事人需要缴纳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社会抚养费。对于规避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并非法收养子女的情况,按照超生子女的数量进行处理。
对于未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情况,需要按照计征基数的3倍至4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如果符合婚姻登记条件,在生育后3个月内补办婚姻登记手续的,可以免除社会抚养费。
如果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其中一方为农村人口,另一方为城镇人口,以城镇人口所在市上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计算社会抚养费。
对于不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情况,除了按照以上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国家工作人员还应受到行政处分;其他人员还应由其所在单位或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18岁在我国代表着成年,成为了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一般情况下,18岁的公民依然是无法办理结婚证的,至少要达到法定婚龄才可以办理结婚证。其中,有些少数民族中有规定18岁可以领取结婚证的情况,比如,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依据当地婚姻实施条例18岁可以进行
同时,由于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规定在民族聚集区法定婚龄可适当降低。法定婚龄,简称“婚龄”。是指法律所确认的准予结婚的最低年龄。从世界各国的立法看,绝大多数国家所规定的婚龄,男子在21岁至24岁之间,女子在18岁至22岁之间。但对中
18岁结婚是不可以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民法典》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
男女18岁是不得结婚生子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民法典》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控制人口,城乡群众的接受程度,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