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报告可能存在缺陷的消费品信息。
省级以下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收到信息后,必须及时上报省级质检部门,以便进一步处理可能涉及消费品缺陷的信息。
省级质检部门负责在本辖区内组织收集、分析、处理消费品缺陷和消费品投诉等信息。一旦发现本辖区内生产者生产的消费品可能存在缺陷,应立即通知生产者展开调查分析,并在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过信息系统向质检总局报告情况。
如果省级质检部门分析发现消费品可能存在缺陷,而生产者不在本辖区,省级质检部门将会将相关缺陷信息通报生产者所在地的省级质检部门。
召回技术机构负责收集、分析、处理与消费品相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范围较大的缺陷信息,并将消费品可能存在缺陷的信息通报生产者所在地的省级质检部门。
生产者在接到质检部门的通知后,应立即展开调查分析,并按规定时间向省级质检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同时,生产者还应将备案的召回计划通报相关经营者,并在召回计划备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信息,告知消费者有关缺陷、应急处置方法和消除缺陷的措施。此外,生产者还应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接受公众咨询。
省级质检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生产者已确认并备案的缺陷消费品信息以及生产者实施召回的相关信息。如果质检总局责令召回或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而实施召回,质检总局将负责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生产者应及时采取修正或补充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消除或降低消费品的缺陷和安全风险,并承担消除缺陷的费用。此外,生产者还应根据质检总局的规定向省级质检部门提交召回阶段性报告和召回总结报告。
如果生产者未按照省级质检部门的通知进行调查分析,或者生产者认为消费品不存在缺陷但调查分析结果无法证明,生产者所在地的省级质检部门将展开缺陷调查,并在启动调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过信息系统向质检总局报告情况。
质检总局认为消费品可能存在严重后果或影响范围较大的缺陷,可以直接组织调查,并通报生产者所在地的省级质检部门;也可以通知生产者所在地的省级质检部门展开调查。
产品质量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间接经济损失包括误工减少的收入等,生产者应对这些损失进行赔偿。在涉及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赔偿纠纷案件中,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产品存在缺陷并导致损失。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受害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侵害人需承担相
产品缺陷造成损失时,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赔偿责任。生产者无论是否有过错,只要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都应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仅在存在过错时承担责任,但若无法确定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供货者,也需承担责任。产品缺陷指商品存在危及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危险,不包括对
因销售者提供的缺陷产品造成损害时的赔偿责任问题。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相应的赔偿项目和措施。受害人向生产者、销售者提出损害赔偿的时效期限为二年。同时,对于因缺陷产品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如果产品使用超过十年,受损害人的赔偿请
产品侵权行为的定义及构成要件。产品侵权行为指因缺陷产品导致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并由制造者或销售者赔偿的行为。构成产品侵权责任需满足产品存在缺陷、存在人身和财产损害事实以及存在因果关系等要件。同时,生产者可以通过未投入流通、投入流通时缺陷不存在、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