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的评定依据和情况,法医鉴定的结果出具时间有一定的规定:
对于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评定依据的情况,一般原则上在3个月以内完成鉴定。
对于以容貌损害或器官(如脑、听器、视器等)以及肢体功能损害为主要评定依据的情况,需要观察和检测损伤的后果或结局。一般在损伤后3个月至6个月之间进行鉴定。对于疑难、复杂或无法立即确定损伤程度的情况,可以在治疗终结或状态稳定后的6个月内进行鉴定。
对于涉及容貌损害或功能损害尚未达到评定时机的情况,可以根据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直接对照标准提供预检意见(结论),并说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必要时,可以在损伤程度评定时机到来时进行复检,并做出最终的鉴定结论。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